拼音: nà     nā     nè     nèi     nuó     nǎ     
注音:ㄋㄚˋ,ㄋㄚˇ,ㄋㄟˋ
部首:
总笔画:11

统一码:U+90A3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17527

五笔86:VFBH
五笔98:NGBH

仓颉:SQNL

规范编号:53

HTML代码:&#37027

CSS代码:\90A3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that, that one, those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折 横 横 撇 折 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ㄋㄚˋ

指较远的时间、地方或事物,与“这”相对:~里。~个。~样。~些。~时。~么。


其它字义


 

  ㄋㄚˇ

同“哪”(一)(中国大陆地区已不用)。

 

nèi   ㄋㄟˋ

义同(一),“那”和“一”连读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个。~五年。

 

  ㄋㄚˉ

姓。

that, that one, those
jene(r,s)​ ,das (da, dort)​ (Pron)​,nun, dann, (Interjektion)​ (Int)​,Na (Eig, Fam)​,da, das ,diese, jene ,(Zählwort)​ (Zähl)
ce,cet,cette,cela,donc,dans ce cas,(nom de famill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1) 姓 (2) 另见 nà;nè;nèi;nuó

词性变化


   

<连>

(1) 表示顺着上文或上句话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 [in that case]。如:那我就不再等了 (2) 另见 nā;nè;nèi;nuó


  nuó  

<动>

(1) 移动。后作“挪” [move;shift] 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西游记》 (2) 又如:那用(挪用);那空(因挪用而亏空);那踪(移动步子)


  nuó  

<名>

(1) 姓 (2) 另见 nā;nà;nè;nèi



基本词义


<代>

(1) (形声。小篆字形,从邑,冄( rǎn)声。邑与地名或行政区域有关。后省作“那”。①本义:国名。《说文》:“西夷国。”本读 nuó。②指示代词。特指某个人、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或某个事物。不一定是远指之词,如“那件事你我心里都清楚。”) (2) 指示代词 [that] (3) 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如:那厮(那个家伙,表示鄙视的意思);山坡上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姑娘,那就是他的未婚妻 (4) 指代较远的时间、处所 那时使吾。——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那昝(那咱。那时);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那厢(那边);那头儿(极点;尽头);那哈儿(那儿,那里) (6) 指较远的人或事物。如:这时那两个同学都不在屋里,她独自在窗前站着 (7) 指较远的时间、处所。如:那和天交界的地方,有一点红红的摇动的灯光… (8) 指前文提到的或根据上下文或根据当时的情况显然所指的某个人或物 [the]。如:把那只猫赶出去 (9) 表示突出强调某人、事物或语意 [that there]。如:我决不会投那家伙票的 (10) 表示赞同之点 [there]。如:那就是你的光荣


<代>

(1) [口]∶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或意思;那一个 [that]——“那”( nà )的口语音。如:那人可不怎么样 (2) 另见 nà;nā;nèi;nuó


nuó

<形>

(1) 多 [much;many] 不戢不难,受福不那。——《诗·小雅·桑扈》 (2) 安闲的样子 [peaceful and carefree] 王在在镐,有那其居。——《诗·小雅·鱼藻》 (3) 美好 [fine] 使富都那竖赞焉。——《国语·楚语上》 (4) 代词。何 [how] 那,借为问辞,犹何也。如何、奈何之合音也。——《正字通》



國語辭典

ㄋㄚˋ

 

指示词。指比较远的人、事、物。相对于「这」。 如:「我很喜欢那个人。」、「那件东西你要不要?」 宋·辛弃疾〈丑奴儿·千峰云起〉词:「山那畔,别有人间。」


ㄋㄚˋ

 

表承接、转折的语气。 如:「你要是没空,那我找别人陪我去。」


ㄋㄚˇ

 

表示疑问。 如:「他去那里了?」 唐·王建〈寒食行〉:「纸钱那得到黄泉?」


ㄋㄚˇ

 

怎。 宋·辛弃疾〈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词:「那堪愁上更添愁。」


ㄋㄟˋ

nèi 

指示词。单数用法,指比较远的人、事、物。为「那(ㄋㄚˋ)​一」合音成ㄋㄞˋ,再转成ㄋㄟˋ。 如:「我很欣赏那个人。」


ㄋㄚ

 

姓。如明代有那鉴。


ㄋㄨㄛˊ

nuó 

移动。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新人那步过高堂。」 同「挪 」。


ㄋㄨㄛˊ

nuó 

多。 《诗经·小雅·桑扈》:「受福不那。」 汉·郑玄·笺:「那,多也。」 安定。 《诗经·小雅·鱼藻》:「有那其居。」 汉·郑玄·笺:「那,安貌。」


ㄋㄨㄛˊ

nuó 

如何、奈何。 《左传·宣公二年》:「弃甲则那?」 晋·杜预·注:「那犹何也。」 唐·杜甫 〈夜归〉诗:「白头老罢舞复歌,杖藜不睡谁能那?」


ㄋㄨㄛˊ

nuó 

《诗经·商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那〉,祀成汤也。」指颂扬祭祀汤王典礼的音乐和谐美盛之诗。本章二句为:「猗与那与,置我鼗鼓。」猗那二字连用,美盛之貌。与,兮也。置,树立也。鞉鼓,有柄的小鼓。


ㄋㄟˇ

něi 

表示疑问。通「哪」。为「那(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转成ㄋㄟˇ。如:「王维是那朝代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县里人那个不晓得?」


《康熙字典》

【酉集】
【酉集下】
部首:
总笔画:11
部首笔画:7
部外笔画:4

《唐韻》《廣韻》諾何切《集韻》《韻會》囊何切《正韻》奴何切,𠀤音儺。 《說文》西夷國安定有朝那縣。  又《玉篇》何也。 《左傳•宣二年》棄甲則那。  又多也。 《詩•小雅》受福不那。  又《集韻》安貌。 《詩•小雅》有那其居。  又姓。 《廣韻》西魏有那椿。  又上聲。 《廣韻》《正韻》奴可切《集韻》乃可切,𠀤音娜。 《集韻》何也。 《玉篇》俗言那事。  又去聲。 《廣韻》奴箇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箇切,𠀤音哪。語助也。 《後漢•韓康傳》公是韓伯休那。 《杜甫詩》杖藜不睡誰能那。  又叶奴故切,音怒。 《陸雲•陸丞相誄》攺容肅至,傾蓋寵步。鞶帶翻紛,珍裘阿那。 《說文》本作𨙻。俗作𨚗。



谜语

"那" 为谜底的谜语

  1. 二刀一并立阵前 (打一汉字)

  2. 【解释】 “阵”的前部“阝”加上“那”字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