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āng     
注音:ㄅㄤ
部首:
总笔画:11

统一码:U+90A6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57027

五笔86:DTBH

仓颉:QJNL

规范编号:51

五行属性:水

HTML代码:&#37030

CSS代码:\90A6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nation, country, state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横 横 横 撇 折 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āng   ㄅㄤˉ

国:友~。邻~。~交(国和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国(国家)。~人(本国的人)。


nation, country, state
Land, Staat (Geo)
pays,État,nation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bāng

<名>
(1) (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2) 同本义 [state] 邦,国也。——《说文》。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周礼·天官·大宰》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大宰》。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按,散文邦国亦通。 利用为依迁邦。——《易·益》 协和万邦。——《书·尧典》 以畜万邦。——《诗·小雅·节南山》 后非众罔与守邦。——《国语·周语》 (3) 汉避高祖讳,多以国易之 且在邦域之中矣。——《论语·季氏》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书·五子之歌》 及公子返晋邦、瘵兵伐 郑,大破之。——《韩非子·喻老》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论语·学而》 (4) 又如:邦畿(古代指直属于天子的地方);邦家(诸侯的封国和大夫之家);邦国(诸侯的封国。大的叫邦,小的叫国,后泛指国家) (5) 泛指国家 [country;nation] 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南朝齐· 丘迟《与陈伯之书》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治)于家邦。——《孟子·梁惠王上》 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先进》 (6) 又如:邻邦;盟邦;邦典(国家的法令制度) (7) 疆界,边界 [boundary]。如:邦墓(周代邦域中人民聚族而葬的墓地) (8) 国都,大城镇 [capital] 逼迫迁旧邦,拥王以自疆。——《悲愤诗》 (9) 泛指地方 [place] 负海之邦,交趾之土,谓之南裔。——《博物志》 (10) 姓

词性变化


  bāng  

<动>

封,分封 [confer] 设五等,邦群后。——柳宗元《封建论》


常见词组





國語辭典

ㄅㄤ

bāng 

古时诸侯的封土,大的称为「邦」,小的称为「国」。 《周礼·天官·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 汉·郑玄·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 泛称国家。 如:「友邦」、「邻邦」、「联邦」、「盟邦」、「多难兴邦」。 《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所杂种。」


《康熙字典》

【酉集】
【酉集下】
部首:
总笔画:11
部首笔画:7
部外笔画:4

《唐韻》博江切《集韻》《韻會》悲江切,𠀤音梆。 《說文》國也。 《周禮·天官》大宰掌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 《註》大曰邦,小曰國。  又《釋名》邦,封也。封有功于是也。 《書·蔡仲之命》乃命諸王邦之蔡。  又姓。 《正字通》明有邦嚴。  又叶卜工切,音崩。 《詩·小雅》以畜萬邦,叶上訩。 《又》保其家邦。叶上同。  又《大雅》御于家邦。叶上恫,凡《詩》《易》邦字𠀤同此音。


《说文解字》

【卷六】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博江切

國也。从邑丰聲。

『清代:段玉裁』


國也。
周禮注曰。大曰邦、小曰國。析言之也。許云。邦、國也。國、邦也。統言之也。周禮注又云。邦之所居亦曰國。此謂統言則封竟之內曰國曰邑。析言則國野對偁。周禮體國經野是也。古者城?所在曰國、曰邑。而不曰邦。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書序云。邦康叔。邦諸矦。論語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周禮故書。乃分地邦而辨其守地。邦謂土畍。杜子春改邦爲域。非也。
从邑。丰聲。
博江切。九部。
古文。
從㞢田。之適也。所謂往卽乃封。古文封字亦從之土。


谜语

"邦" 为谜底的谜语

  1. 东郊远树看如画 (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