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ái     
注音:ㄊㄞˊ
部首:
总笔画:12

统一码:U+90B0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27627

五笔86:CKBH

仓颉:IRNL

规范编号:51

五行属性:火

HTML代码:&#37040

CSS代码:\90B0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surname; state in modern Shanxi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折 点 竖 折 横 折 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ái   ㄊㄞˊ

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武功县西南。 姓。


surname; state in modern Shanxi
Tai (Eig, Fam)
(nom de famill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Tái

<名>
(1) 古国名 [Tai state] 按,尧封 稷于 邰,而国 姜姓他处,至 武王又封 神农后于 焦。 邰在今 陕西乾州武功县南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 (2) 如:邰弃(即后稷。古代周族始祖。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嫄见上帝足迹而履其拇,怀孕而生) (3) 地名。也作“台” [Tai town]。在今山东省费县南 莒人伐我 东鄙,围 邰。——《谷梁传》 (4) 姓



國語辭典

ㄊㄞˊ

tái 

国名。后稷所封。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陕西省武功县西南。 姓。如明代有邰茂质。


《康熙字典》

【酉集】
【酉集下】
部首:
总笔画:12
部首笔画:7
部外笔画:5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土來切,音胎。 《說文》國名。炎帝之後,姜姓所封。帝嚳元妃,邰氏女也,生棄,爲后稷,復封於邰。 《詩·大雅》卽有邰家室。 或作斄。 《前漢·郊祀志》后稷封斄。 《註》斄,讀如邰。今陝西西安府武功縣五丈原卽其地也。或曰鳳翔府郿縣亦有五丈原,有斄亭。  又姓。


《说文解字》

【卷六】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土來切

炎帝之後,姜姓所封,周棄外家國。从邑台聲。右扶風斄縣是也。《詩》曰:“有邰家室。”

『清代:段玉裁』


炎帝之後姜姓所封。周棄外家國。
大雅。有邰家室。毛傳曰。邰、姜嫄之國也。堯見天因邰而生后稷。故國后稷於邰。使事天以顯神、順天命。是則邰本后稷外家之國名。炎帝之後姜姓所封也。國后稷於邰時、葢國姜姓於他處矣。至武王克殷。興滅國。繼絕世。乃封神農之後於焦。
从邑。台聲。
土來切。一部。
右扶風斄縣是也。
見地理志。周人作邰。漢人作斄。古今語小異。故古今字不同。郡國志無斄縣。郿下曰。有邰亭。葢斄縣倂入郿也。邰亭、杜預謂之釐鄉。徐廣謂之斄鄉。今陜西乾州武功縣縣西南二十二里故斄城是。
詩曰。有邰家室。
今生民詩有卽字。考高誘注吕覽辨土引。實穎實栗。有邰家室。亦無卽。○宋本說文無卽。與九經字㨾所引合。一本有者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