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ì     
注音:ㄅㄧˋ
部首:
总笔画:19

统一码:U+9128

字形分析:上下结构

四角:98717

五笔86:UMIC
五笔98:ITKC

仓颉:FKRAU

五行属性:水

HTML代码:&#37160

CSS代码:\9128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笔画顺序

笔顺:点 撇 竖 折 竖 撇 点 撇 横 撇 点 竖 折 横 折 竖 横 折



《康熙字典》

【酉集】
【酉集下】
部首:
总笔画:19
部首笔画:7
部外笔画:12

《唐韻》《集韻》《韻會》𠀤必袂切,音蔽。 《玉篇》牂牁,縣名。  又水名。 《前漢·地理志》犍爲郡符縣温水南至鄨。  又《後漢·郡國志註》不狼山,鄨水所出。  又《集韻》必列切,音鼈。義同。


《说文解字》

【卷六】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必袂切

䍧牱縣。从邑敝聲。讀若鷩雉之鷩。

『清代:段玉裁』


羘柯縣。
二志同。前志曰。不狼山、鄨水所出。東入沅。過郡二。行七百三十里。按犍爲郡、武帝建元六年開。牂柯郡、武帝元鼎六年開。則䣕字、鄨字必其時所製。今貴州遵義府府城西有鄨縣故城是也。方輿紀要曰。雲南陸涼州州北有廢鄨縣。非是。
从邑。敝聲。讀若鷩雉之鷩。
必袂切。十五部。師古曰不列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