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竖 折 横 横 竖 横 横 折 点 折 竖
<形>
(1) 非家养的;野生的 [wild] (2) 动物未经人畜养的 野蜂巢。——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又如:野鹤步罡(喻步履蹒跚);野鸡翎(雉的尾羽);野鹤(野生的鹤) (3) 植物未经人工种植培养的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野谷是资(只取野谷为食);野蔌(野菜。如薇笋之类) (4) 不驯服,不受拘束 [untamed;unrestrained] 狼子野心。——《左传·宣公四年》 又如:野猫(喻举动粗鲁,不守规矩或行为放肆的人) (5) 粗鲁,粗野,野蛮,不文雅 [rough;violent;boorish;rude] 野哉由也!——《论语》 朔风野大。——清· 袁枚《祭妹文》 (6) 不正常,不合礼制的 [unnormal]。 如:野岔儿(出乎意外且不合情理的事);野禅(野狐禅) (7) 非正式的,不合法的 [wrongful]。 如:野老儿(姘夫);野火(麻烦;苦头;野种);是不是她野老公死了? (8) 鄙俚,俚俗 [villatic]。 如:野唱(随意乱唱或唱粗俗小调);野语(村野俚俗之语);野调(村野鄙俗的曲调)
ㄧㄝˇ
郊外。 《書經·武成》:「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 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廣平的地方。 《呂氏春秋·季秋紀·審己》:「稼生於野而藏於倉,稼非有欲也。」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益州險塞,沃野千里。」 界限、地域。 如:「分野」、「視野」。 《淮南子·原道》:「上游於霄雿之野,下出於無垠之門。」 民間。 《書經·大禹謨》:「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三國志·卷四二·蜀書·郤正傳》:「故君臣協美於朝,黎庶欣戴於野。」
ㄧㄝˇ
質樸。 《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唐·柳宗元〈柳宗直西漢文類序〉:「首紀殷周之前,其文簡而野。」 粗鄙無禮、放縱不馴。 如:「粗野」、「撒野」。 《左傳·宣公四年》:「諺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禮記·仲尼燕居》:「敬而不中禮謂之野,恭而不中禮謂之給。」 野生而未經人工栽培或馴養的。 如:「野菜」、「野菊」、「野牛」、「野馬」。 非正式的。 如:「野錄」、「野乘」、「野史」。
ㄧㄝˇ
非常、很。 如:「朔風野大」。
《唐韻》羊者切《集韻》《韻會》《正韻》以者切,𠀤音也。 《說文》郊外也。 《易·同人》同人于野,亨。 《疏》野,是廣遠之處。 《詩·魯頌》駉駉牡馬,在坰之野。 《傳》邑外曰郊,郊外曰野。 又《周禮·地官·遂人》掌邦之野。 《註》郊外曰野,此野爲甸稍縣都。 又《周禮·秋官》縣士掌野。 《註》地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 又《韻會》朴野。 《論語》質勝文則野。 《禮·檀弓》故騷騷爾則野。 《疏》田野之人,急切無禮。 又官名。 《左傳·昭十八年》使野司𡨥各保其徵。 《註》野司𡨥,縣士也。 《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 《註》野虞,謂主田及山林之官。 又地名。 《書·禹貢》原隰底績,至于豬野。 《傳》猪野,地名。 《左傳·宣十七年》晉人執晏弱于野王。 《註》野王縣,今屬河內。 又《昭二十五年》齊侯唁公于野井。 《註》濟南祝阿縣東有野井亭。 又鉅野,縣名。見《前漢·地理志》。 又藪名。 《書·禹貢》大野旣豬。 《周禮·夏官·職方氏》河東曰兗州,其山鎮曰岱山,其澤藪曰大野。 又東野,複姓。 《呂氏春秋》東野稷以御見莊公。 又《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註》野馬者,遊氣也。 又《博雅》野雞,雉也。 又《廣韻》《正韻》承與切《集韻》上與切。𠀤與墅同。 《集韻》田廬也。 《正韻》此正古墅字,田下已从土,後人以其借爲郊野字,復加土字。 又《集韻》演女切,音與。郊外也。 又《韻補》叶賞呂切,音暑。 《詩·邶風》之子于歸,遠送于野。協上羽下雨。 《左傳·昭二十五年》童謠曰:鸐鵒之羽,公在外野,往饋之馬。馬,音姥。 又叶烏果切,倭上聲。 《後漢·隴坻歌》念我所欲,飄然曠野。登高遠望,涕泣雙墮。 又叶常御切,音樹。 《班固·西都賦》罘網連紘,籠山絡野。列卒周匝,星羅雲布。
切部: 羊者切
『清代:段玉裁』
邑部曰。歫國百里曰郊。冂部曰。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冂。詩召南、邶風傳皆曰。郊外曰野。鄭風傳曰。野、四郊之外也。論語。質勝文則野。包咸曰。野如野人。言鄙略也。
羊者切。古音在五部。
亦作埜。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