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ū     
注音:ㄈㄨ
部首:
总笔画:12

统一码:U+9207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85180

五笔86:QFWY
五笔98:QGY

仓颉:CQO

规范编号:54

五行属性:金

HTML代码:&#37383

CSS代码:\9207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an ax; a hatchet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 点 横 横 竖 点 撇 横 横 横 撇 点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1) 铡刀,用以切草。古代也用为斩人的刑具 [hand hay cutter] 此孰与身伏鈇质,妻子为僇乎?——《史记·项羽本纪》 (2) 斧头 [axe] 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列子·说符》



國語辭典

ㄈㄨ

 

斬草的鍘刀。 《說文解字·金部》:「鈇,斫莝刀也。」 清·段玉裁·注:「莝者,斬芻也。」 古代一種斬人的刑具。 《漢書·卷七六·尹翁歸傳》:「不中程,輒笞督,極者至以鈇自剄而死。」 《新唐書·卷七六·后妃傳上·則天武皇后傳》:「宗姓侯王及它骨骾臣將相駢頸就鈇,血丹狴戶。」 斧頭。 《列子·說符》:「人有亡鈇者,意其鄰之子。」


《康熙字典》

【戌集】
【戌集上】
部首:
总笔画:12
部首笔画:8
部外笔画:4

《廣韻》甫無切《韻會》風無切,𠀤音膚。 《說文》莝斫刀。从金夫聲。 《倉頡篇》斧也。 《禮·王制》諸侯賜弓矢然後征,賜鈇鉞然後殺。 《列子·說符篇》人有亾鈇者。 《註》鈇音夫。  又《集韻》匪父切,音甫。 《禮·王制·鈇鉞釋文》鈇,方于反。  又音斧。


《说文解字》

【卷十四】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甫無切

莝斫刀也。从金夫聲。

『清代:段玉裁』


斫莝刀也。
各本作莝斫刀。今按尹翁歸傳注作斫莝刀。後漢馮魴傳注但云莝刀。近是。而尙奪字。莝者、斬芻也。斬芻之刀今之㔍刀。禮記屢言鈇鉞。秋官掌戮注曰。斬以鈇鉞。若今要斬。殺以刀刃。若今棄市。古多訓鈇爲椹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