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ù     
注音:ㄌㄨˋ
部首:
总笔画:16

繁体字:

统一码:U+9304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87192

五笔86:QXGI
五笔98:QXIY

仓颉:CVNE

HTML代码:&#37636

CSS代码:\9304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copy, write down, record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 点 横 横 竖 点 撇 横 折 横 横 竖 点 横 撇 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ㄌㄨˋ

記載,抄寫:記~。載~。抄~。~供。 記載言行或事物的書冊:語~。目~。回憶~。 採取,任用:~取。收~。~用。甄~(經審查鑒別而任用)。


copy, write down, record
abschreiben, Protokoll führen, registrieren, einschreiben, eintragen ,beschäftigen, einstellen
registre,enregistrer,inscrire


國語辭典

ㄌㄨˋ

 

抄寫、謄寫。 如:「謄錄」。 明·張自烈《正字通·金部》:「錄,謄寫曰錄。」 記載。 如:「記錄」、「登錄」。 《三國志·卷三·魏書·明帝紀》:「遂進軍幸壽春,錄諸將功,封賞各有差。」 晉·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 採納、採取。 如:「錄用」。 唐·韓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詩:「屢為丞相言,雖懇不見錄。」


ㄌㄨˋ

 

記載事物的書籍、簿冊。 如:「筆錄」、「言行錄」、「備忘錄」。 清·黃宗羲〈陳定生先生墓誌銘〉:「是時有百官圖、邪黨錄、天鑒錄、同志錄、點將錄,依之以盡殺朝廷之士。」 姓。如上古時有錄圖。


《康熙字典》

【戌集】
【戌集上】
部首:
总笔画:16
部首笔画:8
部外笔画:8

《唐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𠀤音六。 《說文》金色也。  又《玉篇》貝文也。  又《說文》借鈔寫字也。 《正字通》謄寫曰錄。  又《集韻》一曰采也。 《公羊傳·成九年》錄伯姬也。 《註》取也。  又《集韻》記也。 《公羊傳·隱十年》春秋錄內而略外。 《禮·檀弓》愛之,斯錄之矣。  又《增韻》齒也,總也。 《前漢·于定國傳》萬方之事,大錄于君。 《註》大錄,總錄也。  又錄事,官名。 《職官要錄》總錄衆事。  又內錄,錄尚書事也。 《晉書·桓溫傳》固讓內錄。  又籍也。 《周禮·天官·職幣》皆辨其物,而奠其錄。 《註》定其錄籍。  又《正字通》書篇名。梁阮孝緒撰七錄十二卷,一經典,二傳說,三子兵書,四文集,五術伎名內篇,六佛法,七仙道名外篇。趙岐有三輔決錄。陶潛有聖賢羣輔錄。宋諸儒有語錄,名臣言行錄。  又第也。 《吳語》今大國越錄。 《註》第也。  又目錄,書前總目也。 《詩·鄘風·干旟疏》鄕射目錄。  又姓。 《正字通》顓頊師錄圖。一曰綠圖。  又《韻會》檢束也。 《荀子·修身篇》程役而不錄。  又與麓通。 《書·舜典納于大麓傳》麓,錄也。納舜使大錄萬幾之政。  又《字彙補》借作綠。劒名。 《荀子·性惡篇》文王之錄。 《註》與綠同。以色爲名。  又《韻會》《正韻》𠀤盧谷切,音祿。錄錄,不自異也。 《史記·平原君傳》公等錄錄。 《前漢·蕭何傳》當時錄錄,未有奇節。 《註》錄錄,猶鹿鹿。言在凡庶之中也。  又《灌夫傳》此特帝在卽錄錄。 《註》錄錄,言循衆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良據切,音慮。寬省也。 《揚子·太𤣥經》蹛于狴獄,三歲見錄。 《王涯說》通作慮。 《前漢·雋不疑傳》錄囚徒。 《師古註》省錄之,知情狀有冤滯與不。今云慮囚。本錄之去聲。力具切。俗訛遂爲慮,失其原矣。


《说文解字》

【卷十四】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力玉切

金色也。从金录聲。

『清代:段玉裁』


金色也。
錄與綠同音。金色在靑黃之閒也。叚借爲省錄字。慮之叚借也。故錄囚卽慮囚。云庸錄者、猶無慮也。言其緐猥。
从金。彔聲。
力玉切。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