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竖 折 横 横 竖 折 横 横 点 撇 横 折 竖 撇 撇 折 撇 点
ㄑㄩㄝˋ
古代宫门外两边供瞭望的楼台,中有通道。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萧丞相,营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 唐·白居易〈长恨歌〉:「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泛指帝王居住的地方。 《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中,心居乎魏阙之下。」 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姓。如汉代有阙翊。
ㄑㄩㄝ
过失。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 官职的空位。 宋·陈善《扪虱新话·上集·卷一·前辈读书不似今人灭裂》:「适有一美阙,二人竞欲得之。」
ㄑㄩㄝ
亏损。 《礼记·礼运》:「三五而盈,三五而阙。」 短少。 宋·欧阳修〈与十二侄书〉:「吾不阙此物。」
ㄑㄩㄝ
未足数的。 《旧唐书·卷九二·韦陟传》:「阙员既少,取士良难。」 脱漏的。 如:「阙文」、「阙字」。
《廣韻》袪月切《集韻》《韻會》《正韻》丘月切,𠀤音𦁐。 《說文》門觀也。 《徐曰》中央闕而爲道,故謂之闕。 《玉篇》象魏闕也。 《廣韻》闕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爲道也。 《正韻》宮門雙闕也。 《韻會》爲二臺于門外,作樓觀於上,上員下方,以其縣法謂之象魏。象,治象也。魏者,言其狀魏魏然高大也,使民觀之,因爲之觀,兩觀雙植,中不爲門。 又宮門、寢門、冢門皆曰闕。 《古今注》闕,觀也。古每門樹兩觀於其前,所以標表宮門也。其上可居,登之則可遠觀,故謂之觀。人臣將至此,則思其所闕,故謂之闕。 《爾雅·釋宮》觀謂之闕。 《詩·鄭風》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傳》乗城而見闕。 《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享王于闕西辟。 《註》闕,象魏也。 《史記·高祖紀》立東闕、北闕。 又《秦本紀》築冀闕。 《註》劉伯莊云:冀猶記事,闕卽象魏也。 又《廣韻》失也,過也。 又《集韻》乏也,空也。 又《增韻》不恭也。 又《玉篇》少也。 《左傳·成十三年》又欲闕翦我公室。 又《廣韻》不供也。 《左傳·襄四年》敞邑褊小,闕而爲罪。 《註》闕,不供也。 又《增韻》虛也。 《禮·禮運》三五而闕。 《註》一盈一闕,屈伸之義也。 又《增韻》游車補闕者曰遊闕。 《周禮·春官·車僕》掌戎路之萃,廣車之萃,闕車之萃。 《註》闕車,所用補闕之車也。 《左傳·宣十二年》潘黨率游闕四十乗。 《註》游車,補闕者。 又不合也。 《前漢·王莽傳》歸師勿遏,圍城謂之闕。 《註》此兵法之言也。闕,不合也。 又毀也。 《禮·曾子問》入自闕。 《註》闕,謂毀宗也。 又《正韻》闕翟后服刻繒爲衣,不畫也。 《周禮·天官·內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 《註》闕狄,畫羽飾。展衣,白衣也。 《詩·衞風·玼兮玼兮其之翟也傳》褕翟,闕翟,羽飾衣也。 又劒名。 《荀子·性惡篇》闔閭之干將、莫邪、鉅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劒也。 又國名。 《左傳·昭十五年》闕鞏之甲。 《註》闕鞏國所出鎧。 又獸名。 《爾雅·釋獸》闕洩多狃。 《疏》闕泄,獸名。其脚多狃。狃,指也。 又山名。 《前漢·司馬相如傳》遺屯騎於𤣥闕兮。 《註》𤣥闕,北極之山也。 又塞名。 《戰國策》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 《註》闕,塞名也。 又《史記·周本紀》西周恐,將天下銳師出伊闕,攻秦。 《註》括地志云:在洛州南十九里。 又《廣韻》姓也。出下邳。漢有荆州刺史闕羽三。 又《正韻》亦作屈。 又《正韻》其月切,音橜。 《左傳·隱元年》潁考叔曰:若闕地及泉。 又《襄二十一年》方暑闕地,下冰而牀焉。 《吳語》闕爲石郭,陂漢以象帝舜。 《註》闕,穿也。 《管子·山權數篇》北郭有掘闕而得龜者。 《註》穿地至泉曰闕。 又《韻補》叶音檜。 《程曉·贈傅𤣥詩》元服初加,萬福咸會。赫赫應門,嚴嚴朱闕。 又叶音乞。 《班固·北征頌》雷震九原,電曜高闕。金光鏡野,武旗冒日。 又叶音卻。 《鄭虔季·贈陸雲詩》𥡆𥡆閶闔,南端啟籥。庶明以庸,帝聽式闕。
切部: 去月切
『清代:段玉裁』
釋宮曰。觀謂之闕。此觀上必加門者、觀有不在門上者也。凡觀與臺在於平地、則四方而高者曰臺。不必四方者曰觀。其在門上者、則中央闕然、左右爲觀曰兩觀。周禮之象魏、春秋經之兩觀、左傳僖五年之觀臺也。若中央不闕、則跨門爲臺。禮器謂之臺門、左傳謂之門臺是也。此云闕門觀也者、謂門有兩觀者偁闕。
去月切。十五部。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