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ēi     
注音:ㄨㄟ
部首:
总笔画:17

统一码:U+9688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76232

五笔86:BLGE

仓颉:NLWMV

规范编号:53

五行属性:水

HTML代码:&#38536

CSS代码:\9688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cove, bay, inlet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折 竖 竖 折 横 竖 横 横 折 撇 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wēi   ㄨㄟˉ

山水等弯曲的地方:山~。水~。城~。 角落:隅~。


cove, bay, inlet
Biegung einer Gebirgskette (S, Geo)​,Bucht, Meeresarm, Ausbuchtung, Wölbung (S, Geo)​,Flußbiegung, Biegung eines Flußes (S, Geo)
baie,criqu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wēi

<名>
(1) (形声。从阜( fù),畏声。本义:山或水弯曲的地方) (2) 水流弯曲处 [a bend in the river] 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侵隈。——《淮南子》。高诱注:“隈,曲深处,鱼所聚也。” (3) 山的弯曲处 [mountain recess]。如:隈隩(曲窄幽深);山隈;城隈 (4) 水涯 [bay] 凭高望之阳隈,体川陆之污隆。——《文选·潘岳·西征赋》。李善注:“隈,崖也。” (5) 泛指弯曲处 [bend] (6) 曲深处 奎蹏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庄子·徐无鬼》 (7) 弓把两边的弯曲处 大射正执弓,以袂顺左右隈,上再下壹,右执弣,左执箫,以授公,公亲揉之。——《仪礼》 (8) 指角或角落 [corner] 考之四隈。——左思《魏都赋》



國語辭典

ㄨㄟ

wēi 

水流弯曲的地方。 《淮南子·览冥》:「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 唐·孟浩然〈岘潭作〉诗:「石潭傍隈隩,沙岸晓夤缘。」 山弯曲的地方。 《管子·形势》:「大山之隈,奚有于深。」 金·王元粹〈经废宅〉诗:「谁家住宅北山隈,乱后逋人尚未回。」 角落。 《文选·左思·魏都赋》:「考之四隈,则八埏之中;测之寒暑,则霜露所均。」 唐·韩愈〈绖𩨃赠张籍〉诗:「度前铺瓦陇,发木积墙隈。」


《康熙字典》

【戌集】
【戌集中】
部首:
总笔画:17
部首笔画:8
部外笔画:9

《唐韻》烏恢切《集韻》《韻會》烏回切《正韻》烏魁切,𠀤音煨。 《說文》水曲也。 《爾雅·釋地》隩隈。 《疏》隩一名隈也。隈卽厓內深隩之處也。 《又》厓內爲隩,外爲隈。 《疏》厓內近水爲隩,其外爲輷。隈,當作輷,傳寫誤也。 《左傳·僖二十五年》秦人過析隈。 《註》析,楚邑。隈,隱藪之處。 《管子·形勢篇》大山之隈,奚有於深。 《楚辭·天問》隅隈多有,誰知其數。 《淮南子·原道訓》舜釣於河濵朞年,而漁者爭處湍瀨,以曲隈深潭相予。  又《正字通》弓之曲處曰隈。 《儀禮·大射儀》大射正執弓,以袂順左右隈。 《註》隈,弓淵也。  又《廣韻》《集韻》𠀤烏繢切,音㕈。 《廣韻》隩隈。 《集韻》或作𨸰。 《篇海》別作𨺯。


《说文解字》

【卷十四】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烏恢切

水曲,隩也。从𨸏畏聲。

『清代:段玉裁』


水曲也。
各本作水曲隩也。今依西都、海賦二注訂。
从𨸏。畏聲。
烏恢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