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uáng     
注音:ㄏㄨㄤˊ
部首:
总笔画:17

统一码:U+968D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76214

五笔86:BRGG

仓颉:NLHAG

规范编号:53

五行属性:木

HTML代码:&#38541

CSS代码:\968D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dry ditch, dry moat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折 竖 撇 竖 折 横 横 横 横 竖 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huáng   ㄏㄨㄤˊ

没有水的城壕:城~。


dry ditch, dry moat
fossé de rempart,génie d'une vill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huáng

<名>
(1) (形声。从阜( 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皇声。本义:没有水的护城壕) 同本义 [dry moat outside a city wall] 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说文》 城复干隍。——《易·泰》 (2) 又如:隍陴(城壕与女墙);隍阱(城壕、陷坑);隍堑(城壕)



國語辭典

ㄏㄨㄤˊ

huáng 

围绕在城墙外没有水的壕沟。 《易经·泰卦·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文选·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 李善注引《说文》曰:「城池无水曰隍。」


《康熙字典》

【戌集】
【戌集中】
部首:
总笔画:17
部首笔画:8
部外笔画:9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光切,音黃。 《爾雅·釋詁》隍,虛也。 《註》隍,城池無水者。  又《釋言》隍,壑也。 《註》城池空者爲壑。 《說文》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 《玉篇》城下坑也。 《易·泰卦》城復于隍。  又《集韻》爲命切,音詠。義同。


《说文解字》

【卷十四】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乎光切

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从𨸏皇聲。《易》曰:“城復于隍。”

『清代:段玉裁』


城池也。
池之在城外者也。
有水曰池。無水曰隍矣。
矣字依水經注補。周易泰上六。城復于隍。虞注曰。隍、城下溝。無水稱隍。有水稱池。
从𨸏。皇聲。
乎光切。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