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折 竖 横 竖 折 横 竖 折 点 撇 横 竖
<名>
(1) 界限 [limit;demarcation line] 褒贬不甚明,得失无大隔。——唐· 魏玄同《请吏部各择寮属疏》 (2) 格子 [window lattice] 走了进去,三间花厅,隔子中间,悬着斑竹帘。——《儒林外史》 (3) 通“膈”。膈膜 [diaphragm] 脾生隔,肺生骨。——《管子·水地》
ㄍㄜˊ
遮断、阻塞。 如:「阻隔」、「分隔」。 《说文解字·阜部》:「隔,塞也。」 《后汉书·卷三三·郑弘传》:「帝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闲。」 距离、间隔。 如:「相隔千里」、「隔两天再说吧!」。 《新唐书·卷一·高祖本纪》:「今江都隔远,后期奈何?」 唐·李商隐〈无题〉诗:「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改变、变异。 《续汉书志·第二三·郡国志五》赞曰:「称号迁隔,封割纠纷。」
《唐韻》古核切《集韻》《韻會》各核切《正韻》各頟切,𠀤音膈。 《說文》障也。 《玉篇》塞也。 《史記·秦始皇紀》防隔內外。 《前漢·常惠傳》欲隔絕漢。 又通作鬲。 《荀子·大略篇》鬲如也。 《註》謂鬲絕於上。 《史記·大宛傳》鬲漢道焉。 《前漢·薛宣傳》西州鬲絕。 又《陸厥與沈約書》一家之文,工拙壤鬲。 又《韻會小補》叶訖得切,音祴。 《柳宗元·懲咎賦》讒妬結而不戒兮,猶斷斷於所執。勢危疑而多詐兮,逢天地之否隔。○按正字通引柳賦云,質韻音屹,固非。而韻會小補叶訖得切,亦謬。得在職韻,執在緝韻,職緝不相通,以隔叶執,不當作訖得切。 又與融通。 《史記·秦始皇紀》昭隔內外,靡不淸淨,施於後嗣。 《註》隔,一作融。
切部: 古覈切
『清代:段玉裁』
塞先代切。各本作障。今依西京賦注所引作塞也。與土部塞隔也爲轉注。廣韵亦曰。塞也。西京賦曰。隴坻之隘。隔閡華戎。
古覈切。十六部。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