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折 竖 竖 撇 点 竖 折 横 横 竖 撇 点
<动>
(1) 弯曲 [bend]。如:隙曲(弯曲) (2) 分裂 [split] 黄色的脸色转化成了苍白色。嘴是隙着的。——郭沫若《北伐途次》 (3) 又如:隙末(指交谊终至于破裂)
ㄒㄧˋ
裂缝、孔穴。 如:「孔隙」、「缝隙」。 《商君书·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空暇、闲暇。 如:「农隙」。 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宋·苏轼〈教战守策〉:「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 漏洞、机会。 如:「乘隙而入」。 唐·德宗〈西平王李晟东渭桥纪功碑〉:「觑隙乘便,饵诱贪卒。」 仇怨。 如:「嫌隙」。 《史记·卷八二·田单传》:「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南朝宋·鲍照〈代贫贱苦愁行〉:「或以一金恨,便成百年隙。」
ㄒㄧˋ
空著的。 如:「隙地」。 不完整、不足。 《孙子·谋攻》:「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唐韻》綺戟切《集韻》《韻會》《正韻》乞逆切,𠀤音綌。 《說文》壁際孔也。 《玉篇》穿穴也,裂也。 《禮·三年問》若駟之過隙然。 《釋文》隙,本又作卻。 《左傳·昭元年》牆之隙壞。 《孟子》鑽穴隙相窺。 《史記·貨殖傳》秦文孝繆居雍隙。 《註》隙者,閒孔也。地居隴蜀之閒要路,故曰隙。 又《玉篇》閒也。 《左傳·隱五年》皆於農隙,以講事也。 《註》隙,閒也。 又《廣韻》怨也。 《史記·樊噲傳》大王今日至,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 又《前漢·匈奴傳贊》遭王莽始開邊隙。 又《前漢·地理志》北隙烏丸夫餘。 《註》隙,際也。 又《唐韻正》古音綺略反,義同。 又《唐韻正》古音綺路反。 《韓非子·亡徵篇》木之折也,必通蠹。牆之壞也,必通隙。 《說苑·建本篇》枯魚銜索,幾何不蠹。二親之壽,忽如過隙。○按玉篇、廣韻、韻會、正韻諸書皆作𨻶,故字彙載入十一畫內。惟說文作隙,集韻、類篇因之。正譌,𡭴从二小,中从日,景也,會意。作𨻶,非。故正字通收入十畫內。應从正字通。 《集韻》同䧍。亦作𡮱𧯈。 《篇海》譌作𨻩。
切部: 綺戟切
『清代:段玉裁』
今本際下有孔字。依文選沈約詠月詩注正。左傳曰。牆之隙壞。誰之咎也。際自分而合言之。隙自合而分言之。引申之、凡坼裂皆曰隙。又引申之、凡閒空皆曰隙。叚借以郤爲之。
會意也。𡭴者、際見之白。
綺戟切。古音在五部。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