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折 竖 点 横 点 撇 横 竖 折 横 横 横 竖
<名>
(1) 古时边塞上险要处用以防捍寇盗而另筑的小城 [border town] 障,小城也。——《苍颉篇》 为置吏筑障。——《汉书·朝鲜王满传》 居一障间。——《史记·酷吏传》。正义:“谓塞上要险之处。” 逾岷越障。—— 祢衡《鹦鹉赋》 登障隧而遥望兮,聊须臾以婆娑。——班彪《北征赋》 又如:障隧(边塞上的烽火台);障堡(边塞险要处的城堡) (2) 遮蔽物 [block;barrier;shelter]。 如:路障;障泥(马鞯。因垫在马鞍下,垂于马背两旁以挡泥土,故称);声障;风障;屏障;热障;障壁(屏障;墙壁);障扇(长柄扇);障面(折扇的别称) (3) 步障,布帷或屏风 [screen]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唐· 白居易《胡旋女》 又如:障幕(帷幕) (4) 幛子 [a large,oblong sheet of silk],上面题有文字或画有图画的整幅绸布 出地标图,临流写障。——唐· 李庾《东都赋》 手提新画青松障。——杜甫《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ㄓㄤˋ
阻塞、阻隔。 《呂氏春秋·貴直論·貴直》:「欲聞枉而惡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二上·江右遊日記》:「壟北一崗,橫障溪前,若為當關。」 遮蔽、遮擋。 《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張節可憐忠國死,一拳怎障泰山高!」 保護、防衛。 如:「保障」。 唐·韓愈〈進學解〉:「障百川而東之,迴狂瀾於既倒。」 宋·文天祥〈贈祕書王監丞〉詩:「人生晚節良不易,頹波直下誰障東?」
ㄓㄤˋ
堤防。 《文選·馬融·長笛賦》:「於是山水猥至,渟涔障潰。」 古代在邊塞險要處所築的城寨。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築亭障以逐戎人。」 類似屏風的帷幕或物品。 《北史·卷八一·儒林傳·張景仁傳》:「每送步障,為遮風寒。」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二·謬誤》:「有筆工善畫水,召使畫便廳掩障。」 缺點、毛病。 如:「機器發生故障。」
《唐韻》《集韻》《韻會》𠀤之亮切,音嶂。 《爾雅·釋言》障,畛也。 《註》謂壅障。 《說文》隔也。 《廣韻》界也。 《禮·月令》毋有障塞。 《左傳·昭元年》障大澤。 《註》陂障之。 又《釋名》障,衞也。 《左傳·定十三年》且成孟氏之保障也。 又《史記·秦始皇紀》築亭障以逐戎人。 又《張湯傳》居一障閒。 《註》障,謂塞上要險之處。別築城,置吏士守之。 又《廣韻》步障也。王君夫作絲布步障三十里,石崇作錦障五十里,以敵之。 又《廣韻》《集韻》諸良切《正韻》止良切,𠀤音璋。義同。◎按經傳釋文凡障字,平去二音皆可讀。 又《廣韻》丘山頂上平。通作章。 《爾雅·釋山》上正章。 《疏》正,猶平也。言山形上平者名章。 又《左傳·昭十九年》齊高發帥師伐莒,莒子奔紀障。 《註》紀障,莒邑。 又《正韻》障泥,鞍飾。亦作𩌬。 《集韻》本作墇。或作㢓。通作鄣。
切部: 之亮切
『清代:段玉裁』
之亮切。十部。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