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横 竖 竖 横 竖 折 横 横 竖
<动>
(1) 变革,更改 [change] 革,改也。——《玉篇》 鸟兽希革。——《书·尧典》 故因秦时,本十月为岁首,不革。——《汉书·任敖传》 愿革心易行。——《汉书·严助传》 天地阴阳不革而成。——《吕氏春秋·执一》 厉治革典。——《国语·周语下》 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盐铁论·非鞅》 革故鼎新。——李德裕《次柳氏旧闻》 瑞锐意兴革,清浚 吴淞、 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流。——《明史·海瑞传》 (2) 又如:革心(改变心意,不再为非作歹);革面(改变旧面貌,转变立场);革正(改正) (3) 免除或丢掉 [remove from office;expel] 今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烦即简之要。——《魏书·食货志》 (4) 又如:革旧从新(指除去旧的章法,遵从新的制度);革去(除去) (5) 另见 jí
<形>
(1) 通“亟”。[病情] 危急 [in a desperate sieuation;critical] 成子高寝疾, 庆遗人请,曰:“子之病革矣。——《礼记·檀弓上》 (2) 又如:病革(病重) (3) 另见 gé
ㄍㄜˊ
去毛且經過加工處理的獸皮。 如:「皮革」。 《說文解字·革部》:「獸皮治去其毛曰革。」 《詩經·召南·羔羊》:「羔羊之革,素絲五緎。」 人體肌膚上的厚皮。 《禮記·禮運》:「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 古代軍人所穿的甲冑。 如:「金革」、「兵革」。 《史記·卷二三·禮書》:「故堅革利兵不足以為勝,高城深池不足以為固,嚴令繁刑不足以為威。」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離(☲)下兌(☱)上,表去故、變革之象。 姓。如漢代有革鑒,明代有革從時。 二一四部首之一。
ㄍㄜˊ
變更、改換。 如:「改革」、「洗心革面」。 晉·桓玄〈鸚鵡賦〉:「革好音以遷善,效言語以自騁。」 除去。 如:「革職」。 北齊·劉晝《劉子·卷九·風俗》:「立禮教以革其弊性,風移俗易而天下正矣。」
ㄐㄧˊ
危急。 《禮記·檀弓上》:「夫子之病,革矣。」 《聊齋志異·卷一·葉生》:「病革,難遽瘥,請先發。」
《唐韻》古覈切《集韻》《韻會》各核切,𠀤音隔。 《說文》獸皮治去其毛。革更之。 《註》徐鍇曰:皮去其毛,染而瑩之曰革。 《韻會》皮熟曰韋,生曰革。呂氏曰:革者,去毛而未爲韋者也。 《書·禹貢》齒革羽毛。 《傳》犀皮。 《詩·召南》羔羊之革。 《傳》革,猶皮也。 《疏》獸皮治去其毛曰革。對文言之異,散文則皮革通。 《周禮·天官》掌皮掌秋斂皮,冬斂革。 《疏》革須治用功深,故冬斂之。 又《正字通》人與獸皆曰革。 《禮·禮運》膚革充盈。 《註》革,卽膚內厚皮也。 又《禮·明堂位》革車千乗。 《註》革車,兵車也。 《周禮·夏官·司弓矢》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質者。 《註》革,革甲也。 又《玉篇》攺也。 《易·革卦》天地革而四時成。 《書·堯典》鳥獸希革。 《傳》革,攺也。 《疏》毛羽希少攺易。 《洪範》金曰從革。 《傳》金可以攺更。 《管子·山權數》丁氏歸革築室。 《註》革,更也。 又《爾雅·釋器》轡首謂之革。 《詩·小雅》鞗革冲冲。 《傳》鞗,轡也。革,轡首也。 《疏》馬轡所靶之外,有餘而垂者,謂之革。 又《詩·小雅》如鳥斯革。 《傳》革,翼也。 《箋》如鳥夏暑希革張其翼時。 《釋文》革,如字。韓詩作勒,云翅也。 又軍禮曰兵革。 《禮·中庸》袵金革。 《註》革,甲冑之屬。 又《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註》革,鼓鼗也。 又《揚子·方言》革,老也。南楚江湘之閒代語也。 又姓。 《廣韻》漢功臣表有煑棗侯革朱。 又《集韻》訖力切,音殛。本作䩯。急也。 《禮·檀弓》夫子之病革矣。 《註》革,急也。 《釋文》紀力切。 又《集韻》竭億切。音極。義同。 《禮·檀弓·釋文》又音極。 《集韻》或作亟。
切部: 古覈切
『清代:段玉裁』
各本獸皮治去其毛革更之、象古文革之形。文義、句讀皆不可通。今依召南、齊風、大雅、周禮掌皮四疏訂正。革與鞹二字轉注。皮與革二字對文則分別。如秋斂皮、冬斂革是也。散文則通用。如司裘之皮車卽革路、詩羔羊傳革猶皮也是也。
二字雙聲。治去其毛。是更改之義。故引伸爲凡更新之用。襍卦傳曰。革、去故也。鄭注易曰。革、改也。公羊傳。革取淸者。何曰。革、更也。管子輕重革築室房注。革、更也。
凡字有依倣古文製爲小篆。非許言之。猝不得其於六書居何等者。如革曰象古文革之形、弟曰從古文之象、民曰從古文之象、酉曰象古文酉之形是也。易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