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áo     
注音:ㄊㄠˊ
部首:
总笔画:14

统一码:U+9780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47562

五笔86:AFVK

仓颉:TJSHR

HTML代码:&#38784

CSS代码:\9780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drum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横 竖 竖 横 竖 折 横 横 竖 折 撇 竖 折 横



國語辭典

ㄊㄠˊ

táo 

乐器名。古代的一种鼓。形制为鼓穿在木柄上,鼓框左右用绳系著两个珠状物,手摇木柄,珠状物来回敲击鼓面而发声。类似民间流行的拨浪鼓。随柄上所穿鼓数的不同,而有路鼗、灵鼗、雷鼗的分别。一般为一至四面鼓。本用于宗庙社稷祭仪的雅乐中,汉唐以后,也用于宫廷的燕乐中。


《康熙字典》

【戌集】
【戌集中】
部首:
总笔画:14
部首笔画:9
部外笔画:5

《唐韻》《集韻》𠀤徒刀切,音陶。 《說文》遼也。 《玉篇》與鞉同。如鼓而小,持柄搖之,旁耳還自擊。 《禮·月令》命樂師修鞀鞞鼓。 《釋名》鞀,導也,所以導樂作。 《呂氏春秋》有倕作鞀。 《淮南子·主術訓》武王立戒愼之鞀。 《集韻》或作鞉𪔛。籀作㲈,亦書作鼗。


《说文解字》

【卷三】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徒刀切

鞀遼也。从革召聲。

『清代:段玉裁』


鞀、
此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