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横 竖 竖 横 竖 折 横 横 竖 撇 竖 横 竖 折 横 横 撇 点
<动>
(1) 打马。泛指鞭打 [whip] 使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又如:鞭牛(鞭打春牛以示迎春);鞭石(用鞭击石);鞭草(以鞭击草);鞭楚(用黄荆木条鞭打人) (2) 古刑名。鞭笞罪人的刑罚 [lash] 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曰。——《史记·伍子胥列传》 又如:鞭尸(以鞭抽打尸体。指严厉责罚已死的罪人);鞭墓(即鞭尸);鞭刑(古时用鞭子抽打犯人的刑法)
ㄅㄧㄢ
以鞭子抽打。 如:「鞭打」、「鞭屍」。 《說文解字·革部》:「鞭,毆也。」 《浮生六記·卷二·閒情記趣》:「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ㄅㄧㄢ
一種皮製的長軟器具,用來驅使牲口或打人。 如:「馬鞭」、「皮鞭」、「鞭長莫及」。 也稱為「鞭子」。 一種古代的兵器。以鐵打造,有節,無刀刃。 如:「鋼鞭」、「竹節鞭」、「三棱鞭」。 成串的爆竹。 如:「鞭炮」。 《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兩掛千頭百子旺鞭,放得震地價響。」 指長條形類似鞭子的物品。 如:「教鞭」。 俗稱雄性動物的生殖器官。 如:「牛鞭」、「鹿鞭」。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四折》:「今宵洞房花燭夜,試看狀元一條鞭。」
《唐韻》《集韻》《韻會》𠀤𤰞連切,音編。 《說文》本作𩌻。驅也。 《玉篇》笞也。馬箠也。 《書·舜典》鞭作官𠛬。 《傳》以鞭爲治官之𠛬。 《左傳·僖二十三年》左執鞭弭,右屬櫜鞬。 《禮·曲禮》乗路馬,必朝服載鞭策,不敢授綏。 《周禮·地官·司市》凡市入,則胥執鞭度守門。 《史記·三皇紀》以赤鞭鞭草木。
切部: 卑連切
『清代:段玉裁』
毆各本作驅。淺人改也。今正。毆上仍當有所以二字。尙書。鞭作官㓝。周禮條狼氏。掌執鞭而趨辟。凡誓、執鞭以趨於前。且命之。司市。凡市入則胥執鞭度守門。左傳。誅屨於徒人費。弗得。鞭之見血。又公怒。鞭師曹三百。皆謂鞭所以毆人之物。以之毆人亦曰鞭。經典之鞭皆施於人。不謂施於馬。曲禮。乗路馬。載鞭策。左傳。左執鞭弭。馬不出者。助之鞭之。皆是假借施人之用爲施馬之偁。非若今人竟謂以杖馬之物杖人也。葢馬箠曰策。所以擊馬曰箠。以箠擊馬曰敇。本皆有正名。不曰鞭也。擊馬之箠用竹。毆人之鞭用革。故其字亦從竹、從革不同。自唐以下毆變爲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