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点 横 点 撇 横 竖 折 横 横 撇 折 点 横
<形>
〈形〉 (1) 风韵雅致 [charm]。 如:韵人(有才华的文人雅士) (2) 美,标致 [beautiful]?
ㄩㄣˋ
聲韻學將漢字音節分為前後兩部分,開頭部分為聲,聲之後即為韻。最複雜的韻包括韻首、韻腹、韻尾三部分。參見「韻母 」條。 詩賦文學中的韻腳,或押韻之字,詩韻只考慮韻腹、韻尾是否相同。如東、公同屬一韻。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聲律》:「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 唐·王勃〈滕王閣序〉:「一言均賦,四韻俱成。」 和諧的聲音。 如:「琴韻悠揚」。 漢·蔡邕〈琴賦〉:「于是繁絃既抑,雅韻復揚。」 神態、風度、情趣。 如:「風韻猶存」、「神韻」。 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南史·卷二○·謝弘微傳》:「康樂誕通度,實有名家韻,若加繩染功,剖瑩乃瓊瑾。」
ㄩㄣˋ
風雅、風趣。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或言道人畜馬不韻,支曰:『貧道重其神駿。』」 《醒世恆言·卷二五·獨孤生歸途鬧夢》:「卻恁般淒楚,忒煞不韻!該罰!該罰!」
《集韻》與韻同。 《唐韻》《集韻》《韻會》王問切《正韻》禹慍切,𠀤音運。 《說文》和也。从音員聲。 《玉篇》聲音和曰韻。 《文心雕龍》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 《晉書·律曆志》凡音聲之體,務在和韻,益則加倍,損則減半。 《陸機·文賦》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按文人言韻,始見於此。漢魏以上之書,皆言音不言韻。自晉以後,音降而爲韻矣。至韻書之最古者,莫如魏李登《聲類》,晉呂靜倣其法作《韻集》,齊周顒始著《四聲切韻》,梁沈約有《四聲》一卷,隋秦王俊有《韻纂》,陸法言有《切韻》,至唐孫愐《唐韻》出,而諸書皆廢。宋𨻰彭年等重修《廣韻》,丁度有《集韻》,金韓道昭有《五音集韻》,元黃公紹有《韻會舉要》,明洪武中宋濂等修《正韻》,此韻書大略也。 又《正韻》風度也。 《說文》裴光遠云:古與均同。 《唐書·楊收傳》夫旋宮以七聲爲均。均言韻也。古無韻字,猶言一韻聲也。 《集韻》或作韵。
"韵" 为谜底的谜语
六一的活动 (打一字)
【解释】 “六一”组合成“立”字,“的”字活动活动便形成“日匀”。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