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hùn     
注音:ㄕㄨㄣˋ
部首:
总笔画:12

繁体字:

统一码:U+9806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21086

五笔86:KDMY

仓颉:LLLC

HTML代码:&#38918

CSS代码:\9806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obey, submit to, go along with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 竖 竖 横 撇 竖 折 横 横 横 撇 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shùn   ㄕㄨㄣˋ

趨向同一個方向,與「逆」相對:~風。~水。~境。~水推舟。~風使舵。 沿,循:~城街。~理成章。~藤摸瓜。 依次往後:~序。~次。 隨,趁便:~便。~勢。~手牽羊。 整理:理~。~修(整理修治)。 服從,不違背:~從。~應。孝~。溫~。 適合,不彆扭:~適。~情。~眼。~差(chā)。 姓。


obey, submit to, go along with
befolgen, entlang zu bilden, folgen, ordnen (V)​,angemessen, vorteilhaft (Adj)
suivant,le long de,suivre,aller le long de,favorable


國語辭典

ㄕㄨㄣˋ

shùn 

遵循。 如:「順序」。 《詩經·魯頌·泮水》:「順此長道,屈此群醜。」 依從。 宋·司馬光〈訓儉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 沿著同一個方向。 如:「順風」、「順水」、「順流」。 歸服。 如:「歸順」。 《孟子·公孫丑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適合、不違逆。 如:「順心」、「順眼」。 整理。 如:「把頭髮順一順。」 趁便。 如:「順便」、「順道」。


ㄕㄨㄣˋ

shùn 

調和的。 如:「風調雨順」。 流利、通暢。 如:「通順」。 唐·韓愈〈南陽樊紹述墓志銘〉:「文從字順各識識。」


ㄕㄨㄣˋ

shùn 

依序。 《左傳·定公八年》:「冬十月,順祀先公而祈焉。」


《康熙字典》

【戌集】
【戌集下】
部首:
总笔画:12
部首笔画:9
部外笔画:3

《唐韻》《正韻》𠀤食閏切,盾去聲。 《說文》理也。从頁从巛,會意。川流也。 《玉篇》從也。 《詩·大雅》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箋》有大德行,則天下順從其政。 《釋名》順,循也,循其理也。  又放之也。 《儀禮·大射儀》大射正執弓,以袂順左右隈。 《疏》以袂向下,於弓隈順放之。  又山名,水名。 《山海經》有順山,順水出焉。  又《釋名》鳳皇五色,心文曰德,翼文曰順。  又《揚子·方言》目好謂之順。 《註》言流澤也。  又《增韻》和也。 《易·豫卦》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 《疏》聖人和順而動,合天地之德,故天地亦如聖人而爲之。 《禮·樂記》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  又《增韻》不逆也。 《爾雅·釋詁》舒業順,敘也。 《疏》順者不逆有敘也。  又《諡法》慈惠徧服曰順。  又《小爾雅》順,退也。 《唐韻》詳遵切《集韻》《韻會》松倫切《正韻》詳倫切,𠀤音旬。 《廣雅》巡,行也。 《說文》巡,視行貌。 《玉篇》巡守也。 《書·舜典》五載一巡守。  又《周官》六年,五服一朝。  又六年,王乃時巡。 《左傳·昭五年》大有巡功。 《註》天子巡守曰巡功。巡所守之功。  又《玉篇》徧也。 《左傳·桓十二年》伐絞之役,楚師分涉于彭羅,人欲伐之,使伯嘉諜之,三巡數之。 《註》巡,徧也。 《疏》謂巡繞徧行之。  又逡巡,郤退之貌。 《莊子·田子方》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  又《集韻》余專切,音沿。相循也。 《禮·祭義》隂陽長短,終始相巡。 《註》巡讀如沿漢之沿。謂更相從道。  又叶松宣切,音旋。 《歐陽修·送吳生詩》我笑謂吳生,爾其聽我言。君子能自知,改過不逡巡。  又《集韻》順古作巡。註詳頁部三畫。


《说文解字》

【卷九】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食閏切

理也。从頁从巛。

『清代:段玉裁』


理也。
理者、治玉也。玉得其治之方謂之理。凡物得其治之方皆謂之理。理之而後天理見焉。條理形焉。非謂空中有理。非謂性卽理也。順者、理也。順之所以理之。未有不順民情而能理者。凡訓詁家曰從、順也。曰愻、順也。曰馴、順也。此六書之轉注。曰訓、順也。此六書之假借。凡順愼互用者、字之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