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横 竖 折 横 点 撇 横 横 撇 竖 折 横 横 横 撇 点
人身體的最上部分或動物身體的最前的部分:~骨。~腦。~臉(❶頭和臉;❷指面貌;❸指面子,體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氣概或才華)。 指頭髮或所留頭髮的樣式:留~。剃~。 物體的頂端:山~。筆~。兩~尖。 指事情的起點或端緒:從~兒說起。~緒。 物體的殘餘部分:布~兒。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 首領:~子。~目。 方面:他們是一~的。 臨,接近:~睡覺先洗臉。 量詞,多指牲畜:一~牛。 表示約計、不定數量的詞:三~五百。 (tou)名詞尾碼(❶接於名詞詞根,如“木~”。❷接於動詞詞根,如“念~”。❸接於形容詞詞根,如“甜~兒”)。 (tou)方位詞尾碼(如“上~”。“裏~”。“後~”。)
<動>
〈動〉 (1) 磕頭 [kowtow]。舊時的一種跪拜禮 父親母親吩咐我,叫給舅母行禮,請舅母到廂房裏坐下受頭。——《兒女英雄傳》 (2) 〈方〉∶臨到;接近 [be near to]。 如:頭吃飯要洗手;頭五點就得動身
<量>
〈量〉 (1) 件,樁 [piece] 這頭親事,不是情願與的。——《水滸傳》 (2) 如∶多用以計算牲畜 潭中魚可百許頭。——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以一頭進。——《聊齋志異·促織》 每責一頭。 捕得兩三頭。 又如:一頭牛;三頭豬 (3) 另見 tou
<助>
〈助〉 置於方位詞後,表處所可不譯。 路轉溪頭忽見。——宋· 辛棄疾《西江月》 惶恐灘頭說惶恐。——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溪頭臥剝蓮蓬。——宋·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後綴>
後綴 (2) 附在某些名詞後面,構成新的名詞。如:木頭;石頭 (3) 附在某些動詞後面,構成名詞。如:念頭 (4) 附在形容詞後面,構成名詞。如:他越學越有甜頭 (5) 附在方位後面,構成新的方位詞。如:前頭;後頭;抽屜裏頭 (6) 另見 tóu
ㄊㄡˊ
人或動物脖子以上的部分。 如:「人頭」、「牛頭」。 頭髮或髮式。 如:「剪頭」、「剃頭」、「平頭」、「三分頭」。 首領。 如:「他喜歡做頭。」 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或被分割隊伍,隸屬諸頭。」 頂端或末稍。 如:「山頭」、「將那竹子頭削尖。」 事情的端始或結束點。 如:「你先提個頭吧!」、「衝過頭了!」、「從頭開始」、「善惡到頭終有報」。 物體殘餘的部分。 如:「請把那塊布頭兒拿來看看!」 賭博或交易中所抽取的錢財。 如:「抽頭」。 《水滸傳·第三八回》:「小張乙道:『討頭的,拾錢的,和那把門的,都被他打倒在裡面。』」 人的代稱。 如:「蒼頭」、「老實頭」、「冤大頭」。 量詞:➊ 計算牛、驢、騾、羊、豬等牲畜或似頭之物的單位。如:「一頭牛」、「三頭羊」、「兩頭蒜」。➋ 計算事情的單位。如:「一頭好親事」。《水滸傳·第四五回》:「只要證盟懺疏,也是了當一頭事。」 方位:➊ 表示上、中等方位。如:「街頭行人多」、「夜頭風起覺神來。」➋ 表示邊、前等方位。如:「潯陽江頭」。唐·杜甫〈兵車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宋·歐陽修〈田家〉詩:「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
ㄊㄡˊ
最前的。 如:「頭獎」、「頭功」、「頭幾排」。 在先的。 如:「頭兩天」、「頭幾年」。
ㄊㄡ˙
詞尾:➊ 接名詞。如:「罐頭」、「拳頭」、「舌頭」。➋ 接動詞。如:「念頭」、「說頭」。➌ 接形容詞。如:「甜頭」、「準頭」。➍ 接方位詞。如:「後頭」、「上頭」、「外頭」。
《唐韻》度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徒侯切,𠀤音投。 《說文》首也。 《禮·玉藻》頭容直。 《釋名》頭,獨也,於體高而獨也。 又古者謂一人爲一頭。 《春秋元命苞》十紀,其一曰九頭紀,卽人皇氏。人皇兄弟九人故也。 又《儀禮·士相見禮》贄,冬用雉,夏用腒,左頭奉之。 《註》頭,陽也。 《疏》執禽者左首。雉以不可生服,故殺之。雖死猶尚左,以從陽也。 又人名。 《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 《註》豎,小吏,名頭須。 又藥名。 《本草綱目》百頭,貫衆也。一名鴟頭。 《陶弘景曰》葉似大蕨,毛芒似老鴟頭。 又《唐韻》《正韻》古音徒。 《古詩》東方千餘騎,夫壻居上頭。何用識夫壻,白馬從驪駒。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上紀開闢,邃古之初。五龍比翼,人皇九頭。 又與兜通。 《山海經》讙頭國。 《註》讙兜,堯臣,有罪投南海而死,帝憐之,使其子居南海而祠之。 《博物志》作讙兜國。
切部: 度矦切
『清代:段玉裁』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