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点 横 撇 点 横 撇 撇 撇 撇 横 撇 竖 折 横 横 横 撇 点
两眉之间,俗称印堂。《説文•頁部》:“顏,眉目之閒也。” 额头。即发际以下,眉以上,两额角间的部分。《詩•鄘風•君子偕老》:“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 面容;臉色。《廣韻•删韻》:“顏,顏容。”《詩•鄭風•有女同車》:“有女同車,顏如舜華。” 色彩。《淮南子•泰族》:“宋人有以象為其君為楮葉者,三年而成。莖柯豪芒,鋒殺顏澤,亂之楮華之中而不可知也。” 指堂上或门上的匾额。《新唐書•馬燧傳》:“勒石起義堂,帝榜其顏以寵之。” 显著。《太玄•積》:“魁而顏而,玉帛班而,决欲招寇。” 前。“顏行”即前行。《管子•輕重甲》:“若此,則士争前戰為顏行。” 姓。《通志•氏族略三》:“顏氏,曹姓。顓帝元孫陸終第五子曰安,安裔孫挾,周武王時封之於邾,為魯附庸。邾挾之後,至於夷父,字顏,《公羊》謂之顏公,子孫因以為氏。”
通“崖”。水邊;山邊。《集韻•佳韻》:“厓,《説文》:‘山邊也。’或作崖、顏。”
ㄧㄢˊ
額頭。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隆準而龍顏。」 南朝宋·裴駰·集解:「顏,頟顙也,齊人謂之顙,汝南、淮、泗之閒之曰顏。」 臉色、面容。 如:「和顏悅色」、「笑逐顏開」。 《詩經·鄭風·有女同車》:「有女同車,顏如舜華。」 面子、名譽。 如:「無顏見人」。 《紅樓夢·第三三回》:「若外人知道,祖宗顏面何在!」 色彩。 如:「五顏六色」。 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一二:「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 門堂上的匾額。 《新唐書·卷一五五·馬燧傳》:「勒石起義堂,帝榜其顏以寵之。」 姓。如春秋時魯有顏回。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