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撇 点 点 折 横 横 折 点 撇 点 横 横 竖 撇 点
豐足;寬裕。《説文•食部》:“餘,饒也。” 剩,多出來:餘糧。《廣雅•釋詁四》:“餘,盈也。”《廣韻•魚韻》:“餘,賸也。” 殘剩;零散:殘渣餘孽。《玉篇•食部》:“餘,殘也。” 末;非主要的。《書•禹貢》:“導弱水至于合黎,餘波入于流沙。” 其他的,以外的。《廣雅•釋詁三》:“餘,皆也。” 長久。《廣雅•釋詁三》:“餘,久也。” 整數後余計的零頭尾數。《字彙•食部》:“餘,畸也。” 代詞。表示第一人稱。同“余”。《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定心廣志,餘何畏懼兮?” 鹽。《越絶書•越絶外傳記地傳》:“越人謂鹽曰餘。” 姓。《元和姓纂》卷二:“晋有餘頠。”
ㄩˊ
多出的、剩下的。 如:「餘錢」、「不遺餘力」。 宋·王庭珪〈和周秀實家行〉:「先輸官倉足兵食,餘粟尚可瓶中藏。」 殘留的、將盡的。 如:「餘年」、「餘生」、「餘燼」。 宋·方岳〈農謠〉二首之二:「漠漠餘香著草花,森森柔綠長桑麻。」 其他的。 如:「餘念」、「餘事」。 不盡的、未完的。 如:「死有餘辜」、「心有餘悸」、「餘音繞梁」。
ㄩˊ
某一事情、情況以外或以後的時間。 如:「課餘」、「業餘」、「公餘」。 唐·孟浩然〈行出東山望漢川〉詩:「雪餘春未暖,嵐解晝初陽。」 大數目或度量單位等的零數。 如:「三十有餘」、「年四十餘」。 清·姚鼐〈登泰山記〉:「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 姓。如十六國時後燕有餘蔚。
ㄩˊ
以後。 如:「他虛心反省之餘,決心改過。」
ㄩˊ
剩下、遺留。 如:「餘留」。 唐·戴叔倫〈屯田詞〉:「新禾未熟飛蝗至,青苗食盡餘枯莖。」 宋·周邦彥〈浪淘沙慢·晝陰重〉詞:「弄夜色,空餘滿地梨花雪。」
《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𠀤音余。 《說文》饒也。 《玉篇》殘也。 《廣韻》賸也。 《周禮·天官·冢宰》以九賦斂財賄。九曰幣餘之賦。 《鄭註》百工之餘。 《左傳·文元年》歸餘于終。 又《孟子》餘夫二十五畝。 《註》一夫,上父母,下妻子,以五口八口爲率。如有弟,是餘夫也。 又《周禮·地官·小司徒》凡國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餘子。 《註》餘謂羡也。鄭康成謂:餘子卿大夫之子,當守於王宮者也。 《左傳·宣二年》又宦其餘子。 《註》餘子,嫡子之母弟。 又國名。 《春秋·莊二年》夏公子慶父帥師伐於餘丘。 《註》於餘丘,國名。 又地名。 《左傳·昭二十二年》莒敗齊師于壽餘。 又舟名。 《左傳·昭十七年》楚大敗吳師,獲其乗舟餘皇。 又草名。 《山海經》招搖山有草,如韭,靑花,名祝餘,食之不飢。 又姓。晉有餘頠,餘文仲。 又梁餘、夫餘,俱複姓,見《姓譜》。 又《集韻》余遮切,音耶。 《莊子·讓王篇》其緒餘以爲國家。 《司馬彪註》緒餘,殘也。緒音奢,餘音耶。 又叶夷周切,音由。 《韓愈·駑驥詩》嘶鳴當大路,志氣若有餘。騏驥生絕域,自矜無匹儔。 又叶羊遇切,音裕。 《古詩》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疋,織素五丈餘。 《正字通》按《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本作公,因聲近譌作余,故註云余當爲餘,謂縣都畜聚之物。據本註,餘不當作余。《正韻》四魚餘字註,引《周禮》餘亦作余。合余餘爲一,非。
切部: 以諸切
『清代:段玉裁』
以諸切。五部。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