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ài     hé     
注音:ㄞˋ
部首:
总笔画:18

统一码:U+9932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86727

五笔86:WYVN
五笔98:WVJN

仓颉:OIAPV

五行属性:火

HTML代码:&#39218

CSS代码:\9932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spoiled, sour, moldy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 点 点 折 横 横 折 点 竖 折 横 横 撇 折 撇 点 折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ài

<形>
(1) 食物经久而变味 [putrid]。如:餲饐(食物败坏变味) (2) 另见 hé


基本词义


<名>

(1) 寒具的别名。又称馓子。一种油炸饼类食品 [cakes] 餲,饼名。——《广韵》 餲饼,煎面作蝎虫形也。——《和名类聚抄》 (2) 另见 ài



國語辭典

ㄞˋ

ài 

食物变味。 《论语·乡党》:「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六·火部·芦火》:「观夫茶味之美恶,饭味之甘餲,皆系于水火烹饪之得失。」


《康熙字典》

【戌集】
【戌集下】
部首:
总笔画:18
部首笔画:9
部外笔画:9

《廣韻》《集韻》於例切《韻會》於罽切,𠀤音䋵。 《玉篇》飯臭也。 《爾雅·釋器》食饐謂之餲。 《註》飯穢臭。 《論語》食饐而餲。 《集韻》或作饐。  又《廣韻》烏葛切《集韻》《正韻》阿葛切《韻會》阿曷切,𠀤音遏。  又《集韻》《正韻》𠀤於邁切,音嗄。  又《廣韻》於戒切《集韻》《韻會》乙界切,𠀤音噫。義𠀤同。或作䬵。  又《廣韻》胡葛切《集韻》何葛切,𠀤音曷。義同。  又《廣韻》餠名。


《说文解字》

【卷五】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乙例切

飯餲也。从食曷聲。《論語》曰:“食饐而餲。”

『清代:段玉裁』


飯餲也。
飯餲者、謂飯久而味變。餲之言?也。今江蘇俗云餲生。當作此字。鄉黨篇食饐而餲。孔曰。饐餲、臰味變也。皇侃云。饐謂飮食經久而腐臰也。餲謂經久而味惡也。是則孔注本作饐臭、餲味變也。今本誤倒耳。據論語及許說。饐餲是二事。析言之也。釋器云。食饐謂之餲。則統言之。李充云。皆飮食壞敗之名。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