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àn     
注音:ㄧㄢˋ
部首:
总笔画:23

繁体字:

统一码:U+995C

字形分析:上下结构

四角:71232

五笔86:DJEE
五笔98:DJEV

仓颉:MKOIV

五行属性:金

HTML代码:&#39260

CSS代码:\995C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be satiated, eat one's full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横 撇 竖 折 横 横 竖 折 横 横 横 撇 点 点 撇 点 点 折 横 横 折 撇 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yàn   ㄧㄢˋ

见“餍”。


be satiated, eat one's full
sasiété


國語辭典

ㄧㄢˋ

yàn 

饱。 《国语·晋语九》:「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是以三叹。」 《孟子·离娄下》:「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满足。 《孟子·梁惠王上》:「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墨子·节用中》:「是以终身不餍,殁世而不卷。」


《康熙字典》

【戌集】
【戌集下】
部首:
总笔画:23
部首笔画:9
部外笔画:14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豔切,音厭。 《玉篇》飽也,足也。 《左傳·襄十六年》以險徼幸者,其求無饜。 《孟子》饜酒肉而後反。  又通作厭。 《書·洛誥》萬年厭于乃德。 《註》厭,飫也。 《釋文》厭於豔反,徐於廉反。  又《廣韻》一鹽切《集韻》於鹽切《正韻》衣炎切,𠀤音懕。義同。 《吳棫·韻補》《左傳》序,饜而飫之。《孟子》饜酒肉。或作𤞣。《書·洛誥》註:飽也。亦作懕。通作厭。《周禮·大司徒》註:厭服于十二敎。疏云:謂厭飫服行。  又《賈山傳》好善無饜。無音,《孟子》不奪不饜。《左傳》貪惏無饜。有平去二音。舊韻𤞣饜厭三字訓解不同,許於經傳有明音,卽依本音,如無明音,卽平仄聲通使。毛氏曰:三字訓解不同,謂厭斁、厭禳、厭服、厭厭之類,當隨出處。若訓飽足者,平去聲三字𠀤同,其閒字音獨異,如《孟子》不奪不饜有二音,至饜酒肉、饜足乃獨去音,皆合通押。按本韻三字各出,如厭之爲斁,饜之爲飫,猶曰不同,如𤞣字直是省文,各出誤矣。互詳厭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