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竖 折 折 点 折 竖 折 横 横 点 横 撇 点 撇 点
ㄑㄧㄠ
小腿。 《说文解字·骨部》:「骹,胫也。」 清·段玉裁·注:「胫,膝下也。凡物之胫皆曰骹。」 泛指从腿到脚。 宋·苏轼〈次韵袁公济谢芎椒〉诗:「河鱼溃腹空号楚,汗水流骹始信吴。」 响箭。 宋·柳开〈塞上〉诗:「鸣骹直上一千尺,平静无风声更干。」
《唐韻》口交切《集韻》《韻會》《正韻》丘交切,𠀤音敲。 《說文》脛也。 《廣韻》脛骨近足細處。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參分其股圍,去一以爲骹圍。 《註》骹謂近牙者也。言骹以喻其細。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註》齊人名手足𢯲爲骹。 又《爾雅·釋畜》馬四骹皆白驓。 《註》骹,膝下也。 又《揚子·方言》骹謂之銎。 《註》卽矛刃。 《類篇》或作𩨟。 又《集韻》居肴切,音交。 又下巧切,音佼。 又後敎切,音效。 又口敎切,敲去聲。義𠀤同。 又《集韻》虛交切,音哮。與髇同。鳴鏑也。
切部: 口交切
『清代:段玉裁』
脛、厀下也。凡物之脛皆曰骹、釋嘼。馬四骹皆白驓。薛注西京曰。靑骹、鷹靑脛者。方言曰。矛骹細如鶴脛者、謂之鶴膝。考工記說輻材曰。參分其股圍。去一以爲骹圍。大鄭云。方言股以喻其豐。故言骹以喻其細。禮多假校爲之。士喪禮記。綴足用燕几。校在南。注。校、脛也。祭統。夫人薦豆執校。注。校、豆中央直者也。此皆假校爲骹也。
口交切。二部。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