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iū     
注音:ㄐㄧㄡ
部首:
总笔画:27

繁体字:

统一码:U+9B2E

字形分析:半包围结构

四角:77117

五笔86:HGGG
五笔98:HGGX

仓颉:LNNXU

HTML代码:&#39726

CSS代码:\9B2E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lots (to be drawn); draw lots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横 横 竖 横 竖 横 横 竖 横 竖 撇 竖 折 横 横 竖 折 折 横 横 折 横 横 折 撇 点 横



國語辭典

ㄐㄧㄡ

jiū 

用來抓取以決勝負的器具或抽取以卜可否的紙條。 如:「抓鬮」、「拈鬮」。 唐·李商隱〈擬意〉詩:「楚妃交薦枕,漢后共藏鬮。」 也稱為「鬮兒」。


《康熙字典》

【亥集】
【亥集上】
部首:
总笔画:27
部首笔画:10
部外笔画:17

《廣韻》居求切《集韻》居虬切,𠀤音鳩。 《說文》鬭取也。 《玉篇》手取也。  又《集韻》吉酉切,音糾。義同。


《说文解字》

【卷三】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古矦切

鬭取也。从鬥龜聲。讀若三合繩糾。

『清代:段玉裁』


鬥取也。
舊作鬬。今正。廣韵作鬮取。按力取是此字本義。今人以爲拈鬮字。殆古藏彄之譌。荆楚嵗時記注曰。藏彄之戲。辛氏三秦記以爲鈎弋夫人所起。周處、成公綏竝作彄字。藝經、庾闡則作鈎字。其事同也。
从鬥。龜聲。讀若三合繩糾。
見丩部。古矦切。廣韵居求、居黝二切。三部。按龜古音如姬。漢人多讀如鳩。合音冣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