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óng     
注音:ㄊㄨㄥˊ
部首:
总笔画:17

繁体字:

统一码:U+9BA6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27320

五笔86:QOMK

仓颉:NFBMR

五行属性:火

HTML代码:&#39846

CSS代码:\9BA6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snakefish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 折 竖 折 横 竖 横 点 点 点 点 竖 折 横 竖 折 横



國語辭典

ㄊㄨㄥˊ

tóng 

动物名。即鳢。鳢目鳢科。体呈圆柱状,灰棕色或深褐色,腹部白色,背有暗褐色纵带,侧边有大块暗色斑纹。口大,头部似蛇。肉食性。 清·徐珂《清稗类钞·动物类·鳢》:「鳢,可食,形长体圆,头尾几相等,细鳞黑色,有斑文,腹背两鳍。……亦名鲖鱼,俗名乌鱼。」


《康熙字典》

【亥集】
【亥集中】
部首:
总笔画:17
部首笔画:11
部外笔画:6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𠀤音同。 《說文》魚名。一曰𩽵也。 《爾雅·釋魚》鰹大鮦,小者鮵。 《疏》卽鱧也。其大者名鰹,小者名鮵。 《類篇》或作𩻡。  又《唐韻》《正韻》直隴切《集韻》《韻會》柱勇切,𠀤重上聲。  又《集韻》傳容切,重平聲。義𠀤同。  又《廣韻》直柳切《集韻》《正韻》丈九切,𠀤音紂。鮦陽,縣名。 《前漢·地理志》汝南郡鮦陽縣《註》應劭曰:在鮦水之陽。○按《正字通》引《漢書》孟康註:鮦音紂紅反。《左傳·襄四年》註:鮦陽縣南,鮦音紂。《後漢書》:隂興子慶封鮦陽侯。註:鮦音紂。孫愐東韻收鮦,直蒙、直柳二切。此皆地理註之音紂紅反,譌失其下紅反二字也。戴侗定爲徒紅、篆蛹二切,《韻會補》定音冢,則又緣紂紅改爲上聲也。據此,《說文》直隴切,《六書略》音冑,《正韻》收入有韻,𠀤非。


《说文解字》

【卷十一】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直隴切

魚名。从魚同聲。一曰

『清代:段玉裁』


鮦魚。
舊作魚名。今正。許書之例。不言某名也。釋魚曰。鰹、大者鮦。小者鮵。許無鰹鮵字。
一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