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ǔ     
注音:ㄓㄨˇ
部首:鹿
总笔画:16

统一码:U+9E88

字形分析:半包围结构

四角:214

五笔86:YNJG
五笔98:OXXG

仓颉:IPYG

规范编号:54

五行属性:金

HTML代码:&#40584

CSS代码:\9E88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species of deer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点 横 撇 折 竖 竖 横 横 折 撇 折 点 横 横 竖 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ǔ   ㄓㄨˇ

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尾(即“拂尘”)。


species of deer
Hirsch, Hirschbock (S, Bio)
Cerf du père David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zhǔ

<名>
(1) 驼麈 [elk]。即“麋鹿”。俗称“四不像” 翦旄麈。——《文选·左思·蜀都赋》 (2) 麈尾(用麈的尾毛做的拂尘)的省称 [elktail whisk] 抱琴不暇抚,挥麈无由停。——欧阳修《和圣俞聚蚊》 (3) 又如:挥麈(挥动麈尾,以掸灰尘);麈尾(用麈的尾毛制成的拂麈)



國語辭典

ㄓㄨˇ

zhǔ 

动物名。哺乳纲偶蹄目鹿科驯鹿属。头似鹿,脚似牛,尾似驴,颈背似骆驼,俗称为「四不像」。 也称为「驼鹿」。 麈尾的简称。 唐·卢照邻〈行路难〉:「金貂有时换美酒,玉麈但摇莫计钱。」 《红楼梦·第三六回》:「袭人坐在身旁,手做针线,旁边放著一柄白犀麈。」


《康熙字典》

【亥集】
【亥集下】
部首:鹿
总笔画:16
部首笔画:11
部外笔画:5

《唐韻》之庾切《集韻》《韻會》《正韻》腫庾切,𠀤音主。 《說文》麋屬。 《埤雅》麈似鹿而大,其尾辟麈。 《名苑》鹿大者曰麈,羣鹿隨之,視麈尾所轉而往,古之談者揮焉。 《恩平郡譜》麈謂之荒,鹿謂之𡒔。 《華陽國志》郪縣宣君山出麈尾。 《司馬相如·上林賦》沈牛麈麋。


《说文解字》

【卷十】  鹿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之庾切

麋屬。从鹿主聲。

『清代:段玉裁』


麋屬。
說文自麋至麈皆說麋屬。乾隆三十一年。 純皇帝目驗 御園麈角於冬至皆解。而麋角不解。 敕改時憲書麋角解之麋爲麈。臣因知今所謂麈、正古所謂麋也。吳都賦注云。旄麈有尾。故翦之。
从鹿。主聲。
之庾切。古音在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