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横 竖 撇 点 横 竖 撇 点 点 横 撇 折 竖 竖 横 横 折 撇 折
ㄌㄨˋ
山脚。 如:「山麓」、「南麓」。 元·虞集〈寄幻庵主者〉诗:「朝游武夷麓,莫入匡庐岑。」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盧谷切,音祿。 《釋名》山足曰麓。麓,陸也。言水流順陸,燥也。 《周禮·地官·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 《註》平林麓之大小及所生者,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 《詩·大雅》瞻彼旱麓。 《傳》旱,山名。麓,山足也。 又《說文》麓,守山林吏也。 又錄也。 《書·舜典》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 《傳》納舜使大錄萬幾之政。 《註》亦曰山足。 又與鹿通。 《春秋·僖十四年》沙鹿崩。 《穀梁傳》林屬於山爲鹿。 又叶錄直切,音力。 《易林》被服文德,升入大麓,四門雍肅,登受大福。福,音逼。 《玉篇》古文麓字。註見鹿部八畫。○按《說文》麓、㯟二文𠀤收林部。今从林者皆歸木部,麓字別見鹿部,非。
切部: 盧谷切
『清代:段玉裁』
左傳。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杜曰。衡鹿、官名也。按鹿者、麓之假借字。天子曰林衡。諸侯曰衡鹿。皆守山林吏也。晉語。史黯曰。主將適螻而麓不聞。韋曰。麓、主君苑囿者。
盧谷切。三部。按此亦形聲包會意。守山林之吏、如鹿之在山也。
春秋僖公十四年文。三傳同。榖梁傳曰。林屬於山爲麓。周禮、王制皆云林麓。鄭云。山木生平地曰林。生山足曰麓。詩大雅旱麓毛曰。麓、山足也。葢凡山足皆得偁麓也。亦假借作鹿。易。卽鹿無虞。虞翻曰。山足稱鹿。鹿、林也。
彔聲。
"麓" 为谜底的谜语
枝头梅花春色浓 (打一字)
三十六枝梅花 (打一字)
【解释】 “三十六”即两个“十八”扣“林”字,“梅花”借代扣“鹿”(梅花鹿),合为“麓”字。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