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ǔ     
注音:ㄑㄩˇ
部首:
总笔画:24

繁体字:

统一码:U+9F72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22727

五笔86:HWWY
五笔98:HBTY

仓颉:YUHLB

HTML代码:&#40818

CSS代码:\9F72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tooth decay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竖 横 竖 横 撇 点 撇 点 横 撇 点 撇 点 折 竖 撇 竖 折 横 竖 折 竖 横 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ㄑㄩˇ

〔~齒〕➊牙齒發生腐蝕的病變,在牙面上形成齲洞,逐漸擴大,最後可使牙齒全被破壞;➋患這種病的牙。均亦稱「蛀齒」;俗稱「蟲牙」。


tooth decay
Karies (S, Med)
carie


國語辭典

ㄑㄩˇ

 

參見「齲齒 」條。


《康熙字典》

【亥集】
【亥集下】
部首:
总笔画:24
部首笔画:15
部外笔画:9

《唐韻》區禹切《集韻》《韻會》顆羽切,𠀤音踽。 《說文》齒蠹也。 《釋名》齲,朽也。蟲齧之齒,缺朽也。 《廣雅》齲,病也。 《史記·倉公傳》齊中大夫病齲齒。 《後漢·梁冀傳》冀妻能爲齲齒笑。 《註》風俗通曰:齲齒笑者,若齒痛不忻忻也。 《淮南子·說山訓》割脣而治齲。  又《正韻》齲,齒啓貌。  又《集韻》果羽切,音矩。義同。


《说文解字》

【卷二】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區禹切

齒蠧也。从牙禹聲。

『清代:段玉裁』


齒蠧也。
釋名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