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ì     
注音:ㄧˋ
部首:
总笔画:25

统一码:U+9F78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28712

五笔86:HWWL
五笔98:HBUL

仓颉:YUTCT

五行属性:金

HTML代码:&#40824

CSS代码:\9F78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笔画顺序

笔顺:竖 横 竖 横 撇 点 撇 点 横 撇 点 撇 点 折 竖 点 撇 横 撇 点 竖 折 竖 竖 横



《康熙字典》

【亥集】
【亥集下】
部首:
总笔画:25
部首笔画:15
部外笔画:1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伊昔切,音益。 《說文》鹿麋粻。 《爾雅·釋獸》麋鹿曰齸。 《註》江東名咽爲齸。齸者,䶗食之所在。 《廣韻》吞芻而反出嚼之也。  又《廣韻》夷質切《集韻》弋質切,𠀤音逸。  又《集韻》壹計切,音翳。義𠀤同。


《说文解字》

【卷二】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伊昔切

鹿麋粻。从齒益聲。

『清代:段玉裁』


鹿麋粻。
釋獸曰。麋鹿曰齸。釋文云。字或作嗌。按嗌、咽也。咽、喉也。郭云。䶗食之所在因名之。是也。然則齛與齝同。言其自喉出復嚼。故字从齒。嗌嗉嗛則皆自其藏食之處言之。字衹从口。嗌或作齸者。葢亦謂出嚼之也。
从齒。益聲。
伊昔切。十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