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喻山水

先秦  先秦诸子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韩非子·大体》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论语·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论语·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章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 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


小雅·十月之交

先秦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 四国无政,不用其良。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 家伯维宰,仲允膳夫。 棸子内史,蹶维趣马。 楀维师氏,醘妻煽方处。 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污莱。 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 择三有事,亶侯多藏。 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 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无罪无辜,谗口嚣嚣。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 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 四方有羡,我独居忧。 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 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公宴诗

  曹植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神飚接丹毂,轻辇随风移。 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江赋

魏晋  郭璞

咨五才之并用,实水德之灵长。 惟岷山之导江,初发源乎滥觞。 聿经始于洛沬,拢万川乎巴梁。 冲巫峡以迅激,跻江津而起涨。 极泓量而海运,状滔天以淼茫。 总括汉泗,兼包淮湘。 并吞沅澧,汲引沮漳。 源二分于崌崃,流九派乎浔阳。 鼓洪涛于赤岸,沦余波乎柴桑。 纲络群流,商搉涓浍。 表神委于江都,混流宗而东会。 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滈汗六州之域,经营炎景之外。 所以作限于华裔,壮天地之崄介。 呼吸万里,吐纳灵潮。 自然往复,或夕或朝。 激逸势以前驱,乃鼓怒而作涛。 峨嵋为泉阳之揭,玉垒作东别之标。 衡霍磊落以连镇,巫庐嵬崛而比峤。 协灵通气,濆薄相陶。 流风蒸雷,腾虹扬霄。 出信阳而长迈,淙大壑与沃焦。 若乃巴东之峡,夏后疏凿。 绝岸万丈,壁立赮驳。 虎牙嵥竖以屹崒,荆门阙竦而磐礴。 圆渊九回以悬腾,湓流雷呴而电激。 骇浪暴洒,惊波飞薄。 迅澓增浇,涌湍叠跃。 砯岩鼓作,漰湱泶灂。 㵗㶔渹


早发定山诗

南北朝  沈约

夙龄爱远壑,晚莅见奇山。 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间。 倾壁忽斜竖,绝顶复孤圆。 归海流漫漫,出浦水溅溅。 野棠开未落,山樱发欲然。 忘归属兰杜,怀禄寄芳荃。 眷言采三秀,徘徊望九仙。


登江中孤屿诗

南北朝  谢灵运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三峡

南北朝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 一作:左山右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冷泉亭记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 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 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 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 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矧又潺湲洁沏,粹冷柔滑。 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 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 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 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 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相和歌辞·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攀援 一作: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 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永州八记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钻鉧潭记 钻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 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钻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 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钻鉧潭。 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 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 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 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 其旁多岩词,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樟柚,草则兰芷。 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 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 其地主袁氏。 故以名焉。 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踰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釃釃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 十月十九日,踰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涧记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 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 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踰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奇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李白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 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岭表赋

南北朝  谢灵运

见五渎之东写,睹六水之南驰,挥灵海之委输,孰石穴之永归。   若乃长山款跨,外内乖隔,下无伏流,上无夷迹,麕兔望冈而旋归,鸿雁睹峰而反翮。 既陟麓而践坂,遂升降於山畔。 顾后路之倾巘,眺前磴之绝岸。 看朝云之抱岫,听夕流之注涧。 罗石棋布,怪谲横越。 非山非阜,如楼如阙。 斑采类绣,明白若月。 萝蔓绝攀,苔衣流滑。


与顾章书

南北朝  吴均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春夕早泊和刘谘议落日望水诗

南北朝  何逊

旅人嗟倦游。 结缆坐春洲。 日暮江风静。 中川闻棹讴。 草光天际合。 霞影水中浮。 单舻时向浦。 独檝乍乘流。 娈童泣垂钓。 妖姬哭荡舟。 客心自有绪。 对此空复愁。


旦发渔浦潭诗

南北朝  丘迟

渔潭雾未开,赤亭风已飏。 棹歌发中流,鸣鞞响沓障。 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 诡怪石异象,崭绝峰殊状。 森森荒树齐,析析寒沙涨。 藤垂岛易陟,崖倾屿难傍。 信是永幽栖,岂徒暂清旷。 坐啸昔有委,卧治今可尚。


与朱元思书

南北朝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登大雷岸与妹书

南北朝  鲍照

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浩汗,山溪猥至,渡泝无边,险径游历,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贫辛,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 涂登千里,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如何如何! 向因涉顿,凭观川陆;遨神清渚,流睇方曛;东顾五州之隔,西眺九派之分;窥地门之绝景,望天际之孤云。 长图大念,隐心者久矣。 南则积山万状,负气争高,含霞饮景,参差代雄,淩跨长陇,前后相属,带天有匝,横地无穷;东则砥原远隰,亡端靡际,寒蓬夕卷,古树云平,旋风四起,思鸟群归,静听无闻,极视不见。 北则陂池潜演,湖脉通连,苎蒿攸积,菰芦所繁,栖波之鸟,水化之虫,智吞愚,强捕小,号噪惊聒,纷乎其中;西则回江永指,长波天合,滔滔何穷,漫漫安竭?创古迄今,舳舻相接。 思尽波涛,悲满潭壑。 烟归八表,终为野尘。 而是注集,长写不测,修灵浩荡,知其何故哉? 西南望庐山,又特惊异。 基压江潮,峰与辰汉相接。 上常积云霞,雕锦缛。 若华夕曜,岩泽气通,传明散彩,赫似绛天。 左右青霭,表里紫霄。 从岭而上,气尽金光,半山以下,纯为黛色。 信可以神居帝郊,镇控湘汉者也。 若潀洞所积,溪壑所射,鼓怒之所豗击,涌澓之所宕涤,则上穷荻浦,下至狶洲;南薄燕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

  苏轼

金山楼观何眈眈,撞钟击鼓闻淮南。 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 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 我来金山更留宿,而此不到心怀惭。 同游尽返决独往,赋命穷薄轻江潭。 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 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 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 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 山林饥卧古亦有,无田不退宁非贪。 展禽虽未三见黜,叔夜自知七不堪。 行当投劾谢簪组,为我佳处留茅庵。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 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 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百丈山记

  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 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 石梁跨于其上。 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 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 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 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 门内跨池又为石梁。 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 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 独其西阁为胜。 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 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 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 乃壁其后,无所睹。 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 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 下临峭岸,深昧险绝。 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 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 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 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 或涌或没,顷刻万变。 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 畏险者或不敢度。 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 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 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 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 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

  黄庭坚

戎州登临胜景,未尝不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 门生请问:先生家风如何?为拟金华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 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 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且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晚云 一作:晓云)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永遇乐·投老空山

  辛弃疾

检校停云新种杉松,戏作。 时欲作亲旧报书,纸笔偶为大风吹去,末章因及之。 投老空山,万松手种,政尔堪叹。 何日成阴,吾年有几,似见儿孙晚。 古来池馆,云烟草棘,长使后人凄断。 想当年良辰已恨,夜阑酒空人散。 停云高处,谁知老子,万事不关心眼。 梦觉东窗,聊复尔耳,起欲题书简。 霎时风怒,倒翻笔砚,天也只教吾懒。 又何事,催诗雨急,片云斗暗。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

  孟浩然

弊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 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 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


华子冈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