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锤两棒


   形容处事简单明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ān chuí liǎng bàng
成语注音 ㄙㄢ ㄔㄨㄟˊ ㄌ一ㄤˇ ㄅㄤˋ
成语简拼 sclb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处事简单明快。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29章:“他本来也没准备耽搁这么长时间,心想行不行三锤两棒就完了,他转几天就回来了。”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配合秤杆称(chēng )轻重的金属块:秤~(秤砣)。 敲打物件的器具:~子。铁~。 用锤敲打:~打。~炼(a.磨炼;b.刻苦钻研,反复琢磨使技艺等精炼、纯熟)。千~百炼。 古代的一种兵器,柄的上头有一个金属圆球:铜~。 古代重量单位,一锤等于八铢(一说六铢)。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棍子:木~。~子(a.棍子;b.玉米的别称)。~槌。~冰。~球。~喝(hè)。 体力强,能力大,成绩好,水平高:功课~。身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三』

《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𡘋颯平聲。 《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 《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 《韻會》蘇暫切。 《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 《博雅》參,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 《前漢·𠛬法志》秦造參夷之誅。𡘋與三同。  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 《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棒』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步項切,旁上聲。 《說文》梲也。 《類篇》同㭋。亦作棓。 《廣韻》杖也,打也。 《魏志·武帝紀》除北部都尉,造五色棒,縣門左右,各十餘枚。 《魏書·爾朱榮傳》人馬逼戰,刀不如棒。  又《正韻》蒲浪切,音傍。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