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大器。《孔丛子·居卫》:“夫圣人之官人,犹大匠之用木也,取其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何也?知其所妨者细也。卒成不訾之器。”
犹大器。《孔丛子·居卫》:“夫圣人之官人,犹大匠之用木也,取其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何也?知其所妨者细也。卒成不訾之器。”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钱财:~算。 估量,限度:“~粟而税”。 希求:“不~重器”。 古同“咨”,嗟叹声。 古同“恣”,恣纵,狂放。 姓。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用具的总称:~皿。~物。~械。木~。武~。~小易盈。 生物体结构中具有某种独立生理机能的部分:~官。消化~。 人的度量、才干:~度。~量(liàng )。~宇。~质。大~晚成。 重视:~重。~敬。
《韻會》《正韻》𡘋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 《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𡘋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 《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𡘋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𡘋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 《爾雅·釋鳥》䳡其鳺鴀。 《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 《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 《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 《詩·小雅》鄂不韡韡。 《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 《陸璣詩疏》柎作跗。 《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 《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 《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 《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 《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 《秦·和鐘銘》不顯皇祖。𠀤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 《荀子·賦篇》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訾』《唐韻》將此切《集韻》《韻會》蔣氏切《正韻》祖似切,𠀤音子。 《說文》不思稱意也。引《詩·小雅》:翕翕訾訾。 《徐曰》言不思稱事之意也。今文相承皆作訿。 《爾雅·釋訓》翕翕訾訾,莫供職也。《詩》《釋文》引《韓詩》云不善之意。 《朱傳》潝潝,相和也。訿訿,相詆也。 又《玉篇》毀也。 《禮·曲禮》不苟訾。 《疏》相毀曰訾。 《管子·形勢解》毀訾賢者之謂訾。 又《集韻》本作疵。 《荀子·不苟篇》正義直指舉人之過惡,非毀疵也。 《韻會》疵毀字今文相承作訾毀久矣。 又惡也。 《管子·形勢篇》訾食者不肥體。 《註》惡食之人憂嫌致疾,故不能肥體。 又恣也。 《荀子·非十二子篇》以不俗爲俗,離蹤而跂訾者也。 《註》訾讀爲恣。跂訾,謂跂足違俗而恣其志意也。 又《廣韻》卽移切《集韻》《韻會》將支切,𠀤紫平聲。義同。 又《類篇》思也。 《禮·少儀》不訾重器。 《註》訾,思也。 《唐書·李勣傳》臨時選將,必訾相其奇龎福艾者遣之。 《音義》訾,思也。 又量也。 《前漢·枚乗傳》舉吳兵以訾于漢。 《李奇曰》量也。 《商子·懇令篇》訾粟而稅。 《註》量也。 又限也。 《管子·君臣篇》吏嗇夫盡有訾程事律。 《註》訾,限。程,準也。 又病也。 《禮·檀弓》故子之所刺於禮者,亦非禮之訾也。 《註》病也。 又《揚子·方言》何也。湘潭之原,荆之南鄙,謂何爲曾,或謂之訾。若中夏言何爲也。 《註》今江東人語亦云訾爲,聲如斯。 又地名。 《左傳·僖十八年》而後師于訾婁。 《註》衞邑。 又《文十六年》以侵訾枝。 《註》楚邑。 又《襄十年》楚伐宋師于訾母。 《註》宋地。 又《昭二十三年》單子取訾。 《註》訾在河南鞏縣西南訾城是也。 《路史》訾有二:西訾在維,東訾在鞏。 又姓。 《前漢·功臣表》有樓虛侯訾順,又複姓。 《潛夫論》訾辱氏,趙嬴姓也。 又與貲同。財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更名相如,以訾爲郞。 《註》訾讀與貲同,財也。以家財多,得拜爲郞也。 又通作茈。苻茈,草名。 《後漢·劉聖公傳》南方飢饉,人庶掘鳧茈而食之。 《註》續漢書作苻訾。 又與觜通。娵訾,北方宿名。亦作娵觜。詳角部觜字註。 又《集韻》《韻會》𠀤才支切,音疵。亦毀也。 《正韻》才資切,音茨。義同。 《莊子·山木篇》無譽無訾。徐邈讀。 又《正韻》同啙。 《史記·貨殖傳》呰窳偸生。 《前漢·地理志》作啙。 《徐廣曰》啙窳,苟且惰嬾也。應劭曰:啙,弱也。師古曰:短也。 又《集韻》《正韻》𠀤津私切,音咨。亦思也。 又《正字通》與咨通。 《前漢·禮樂志》訾黃其何不徠下。 《師古註》訾,嗟歎辭也。黃,乗黃也。歎乗黃不來下也。 又《集韻》子禮切,音濟。 《博雅》諀訾也。 又《字彙補》宗吳切,音租。足訾,獸名。 《山海經贊》見人則呼其名足訾。 《集韻》或作𤺒,亦書作訿。 《字彙補》又作𧩢、𧬟,非。
『之』《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器』《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去冀切,𢽽去聲。 《說文》衆器之口,犬所以守之。 《廣韻》器皿。 《易·繫辭》形乃謂之器。 《註》成形曰器。 《書·舜典》如五器。 《註》器謂圭璧。 又《禮·王制》瘖聾、跛躃、斷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 《註》器,能也。 《論語》及其使人也,器之。 《疏》度人才器而官之。 又《論語》管仲之器小哉。 《註》言其度量小也。 又姓。見《姓苑》。 又叶欺迄切,音乞。 《曹植·黃帝三鼎贊》鼎質文精,古之神器。黃帝是鑄,以像太乙。 《集韻》或作𦈯。 《玉篇》俗作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