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猎西渔


   谓处处涉猎而不专精。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ōng liè xī yú
成语注音 ㄉㄨㄥ ㄌ一ㄝˋ ㄒ一 ㄩˊ
成语简拼 dlxy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東獵西漁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处处涉猎而不专精。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孙樵《骂僮志》:“凡为读书,东猎西渔,粗知首尾,则为有余。”


成语典故

谓涉猎多但不专。唐 孙樵《骂僮志》:“凡为读书,东猎西渔,粗知首尾,则为有余。” 并列 指四处涉猎无专攻。唐·孙樵《骂僮志》:“凡为读书,~,粗知首尾,则为有余。”△多用于做学问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打猎;捕捉禽兽:狩~。渔~。~捕。~取。~人。~户。~狗。~枪。 搜寻;物色:~奇。

古代传说中一种像熊的兽。《廣韻•昔韻》:“猎,獸名,似熊。出《山海經》。”

同“㹱”。良犬名。《集韻•藥韻》:“㹱,宋良犬名。或作猎。”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 姓。

捕鱼:~业。~翁。~村。~船。~网。~民。~汛。~歌。~火。竭泽而~。 谋取,夺取不应得的东西:~夺。~利。~色(猎取美色)。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猎』

《廣韻》《集韻》𠀤秦昔切,音藉。 《玉篇》獸名。或作獡。獸似熊。  又《集韻》祥亦切,音席。 《山海經》先民之山,有黑蟲,如熊狀,名曰猎猎。 《註》郭璞曰:或作獡,音夕。  又《集韻》思積切,音昔。義同。  又《集韻》《韻會》七約切《正韻》七雀切,𠀤音鵲。 《彙雅》宋良犬。一名猎猎。 《集韻》本作㹱。或作獡。詳㹱字註。 《唐韻》良涉切《集韻》《韻會》《正韻》力涉切,𠀤音鬣。 《說文》放獵,逐禽也。 《廣韻》取獸也。白虎通曰:四時之田,總名爲獵,爲田除害也。尸子曰:虙羲氏之世,天下多獸,故敎人以獵也。 《爾雅·釋言》獵,虐也。 《疏》獵謂從禽也。必暴害於物,故云。 《爾雅·釋天》春獵爲蒐,夏獵爲苗,秋獵爲獮,冬獵爲狩。 《詩·魏風》不狩不獵。 《禮·王制》豺祭獸,然後田獵。 《蔡邕·月令章句》獵者,捷取之名。 《正字通》獵以供俎豆,習兵戎,皆國家重事也。  又震也。 《吳語》今大夫國子,興其衆庶,以犯獵吳國之師徒。 《註》獵,震也。  又《揚雄·校獵賦》鴻絧緁獵。 《註》師古曰:緁獵,相差次也。  又龜名。 《爾雅·釋魚》龜後弇諸獵。 《疏》謂甲後弇覆者名獵。 《周禮·春官·龜人》南龜曰獵屬。  又山名。 《淮南子·地形訓》洛出獵山。  又車名。 《前漢·宣帝紀》太僕以軨獵車奉迎曾孫。 《註》文穎曰:軨獵,小車。

『西』

《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𠀤音粞。 《類篇》金方也。 《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㢴,象形也。 《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 《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  又地名。 《晉書·地理志》西郡。 《韻會》唐置西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西氏。 《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  又《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  又《篇海》蘇前切,音先。 《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 《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又《韻補》斯人切,叶音辛。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𤣥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又《類篇》乙却切,音約。平量也。  又《廣韻》籀文作𠧧。○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今从《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