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死未悔


   九:表示极多。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ǔ sǐ wèi huǐ
成语注音 ㄐ一ㄡˇ ㄙˇ ㄨㄟˋ ㄏㄨㄟˇ
成语简拼 jswh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九:表示极多。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此真~,而万劫不复者矣。 清·梁启超《灭国新法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战国 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成语典故

九:泛指多次。悔:悔恨,悔改。多次死亡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无论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屈原及宋玉》:“然虽学屈原之文辞,终莫敢直谏,盖掇其哀愁,猎其华艳,而‘九死未悔’之概失矣。”亦作“九死不悔”。宋.黄庭坚《徐氏二子祝词》:“躬此盛德,其在有功,遭世险倾,九死不悔。”明.李贽《焚书.昆仑奴》:“忠臣挟忠,则扶颠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侠义,则临难自奋,之死靡他。”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亡。~讯。~刑。~囚。~棋。~地。生离~别。~有余辜。 不顾生命:~志(牺牲生命的决心)。~士(敢死的武士)。~战。 固执,坚持到底:~心塌地。~卖力气。 无知觉:睡得~。 不活动,不灵活:~结。~理。~板。 不通达:~胡同。~路一条。 过时,失去作用:~文字。 极,甚:乐~人。

不,不曾,没有:~必。~曾(céng )。~来。~尝。~竟(没有完成的)。~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用于记时:~时(下午一点至三点)。 放在句末,表示疑问:“君除吏尽~?吾亦欲除吏”。

懊恼过去做得不对:后~。懊~。~改。~恨。~悟。追~莫及。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九』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𠀤音久。數也。 《說文》陽之變也。 《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  又算法曰九九。 《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况賢於九九者乎。 《註》若今九章算法。  又《荆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  又《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  又九之爲言多也。 《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國,會鹹牡丘皆七國,會淮八國,猶漢紀謂叛者九起也。  又陽九,戹也。 《左思·吳都賦》世際陽九。 《註》陽戹五,隂戹四,合爲九。  又姓。  又複姓。 《何氏姓苑》岱縣人,姓九百,名里。  又秦穆公時九方阜,一名歅。善相馬,見《列子》。  又隷書防詐譌,凡紀數,九借用玖。 《𨻰絳曰》洪容齋五筆,九作久,陽數九爲老久義也。玖,黑色玉也。借作玖,非。  又《韻會》渠尤切,音仇。國名。 《史記·殷本紀》九侯。 《註》音仇。  又《集韻》《正韻》𠀤居尤切,音鳩。聚也。 《論語》九合諸侯。 《莊子·天下篇》禹親操橐耜,以九雜天下之川。 《註》九,讀糾。糾合錯雜,使川流貫穿注海也。九與鳩糾勼𠀤通。

『死』

《廣韻》息姊切《集韻》《韻會》《正韻》想姊切,𠀤斯上聲。 《白虎通》死之言澌,精氣窮也。 《釋名》死者,澌也,若冰釋澌然盡也。 《莊子·知北遊》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爲生,散則爲死。 《關尹子·四符篇》生死者,一氣聚散耳。 《禮·曲禮》庶人曰死。 《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  又《周禮·天官·疾醫註》少曰死,老曰終。  又《山海經》有不死國,在南海大荒中。 《郭璞贊》赤泉駐年,神木養命。稟此遐齡,悠悠無竟。  又圓丘山有不死樹。 《郭璞贊》萬物暫見,人生如寄。不死之樹,壽蔽天地。  又《山海經》流沙之東,黑水之閒,有不死山。  又《劉孟會云》祖州海島產不死草,一株可活一人。  又姓。自、死、獨、膊,代北四姓也。見《氏族略》。  又叶息利切,音四。 《宋玉·九辯》願徼𡴘而有待兮,泊莽莽與埜艸同死。叶上至。 《說文》从人作𣦸。  又𣦹,同。

『未』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𠀤無沸切,音味。 《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 《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 《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  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 《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  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  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悔』

《唐韻》荒內切《集韻》《韻會》呼內切《正韻》呼對切,𠀤音誨。 《說文》悔,恨也。 《玉篇》攺也,恨也。  又《廣韻》《正韻》呼罪切《集韻》虎猥切,𠀤音賄。悔吝也。 《正字通》凡言人有悔吝,此悔字讀上聲。凡言人能改悔,此悔字讀去聲。今人混讀者,非。  又叶許里切,音喜。 《詩·大雅》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旣受帝祉,施于孫子。  又叶火五切,音虎。 《陸機·凌霄賦》判烟雲之騰躍,半天步而無旅。詠凌霄之飄飄,永終焉而弗悔。  又叶許旣切,音戲。 《班固·奕旨》淨泊自守似道意,隱居放言遠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