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极之悔


   亢:至高的;悔:灾祸。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kàng jí zhī huǐ
成语注音 ㄎㄤˋ ㄐ一ˊ ㄓ ㄏㄨㄟˇ
成语简拼 kjzh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亢極之悔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亢:至高的;悔:灾祸。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公忘~,忽穷高之凶。弃五岳之安,居累卵之危,外以权势受疑,内以百揆损神。 《晋书?齐王冏传》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周易 干》:“上九,亢龙有悔。《晋书 齐王冏传》:“今明公忘亢极之悔,忽穷高之凶。弃五岳之安,居累卵之危,外以权势受疑,内以百揆损神。”


成语典故

见“亢龙有悔”。《晋书·齐王冏传》:“今明公忘~,忽穷高之凶,弃五岳之安,居累卵之危,外以权势受疑,内以百揆损神。”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高,高傲:高~。不~不卑。 极度,非常:~旱。~奋。 抗,匹敌:~礼。~衡。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顶端,最高点,尽头:登~(帝王即位)。登峰造~。 指地球的南北两端或电路、磁体的正负两端:~地(极圈以内的地区)。~圈。北~。阴~。 尽,达到顶点:~力。~目四望。物~必反。 最高的,最终的:~点。~限。~端。~致。 副词:表示最高程度:~其。~为(wéi )。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懊恼过去做得不对:后~。懊~。~改。~恨。~悟。追~莫及。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亢』

《唐韻》古郞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郞切,𠀤音岡。 《說文》人頸也。 《史記·婁敬傳》搤其亢。  又《爾雅·釋鳥》亢,鳥嚨。 《註》亢卽咽,俗作吭。  又《玉篇》苦浪切。星名。 《爾雅·釋天》壽星,角亢也。 《註》列宿數起角亢,故曰壽。 《史記·天官書》亢爲疏廟。 《春秋·元命包》亢四星爲廟庭,聽政之所,其占明大,則輔臣忠,天下寧。  又過也,愆也。 《易·乾卦》亢龍有悔。 《正義》上九,亢陽之至,大而極盛,故曰亢龍。  又旱曰亢陽。  又極也。 《左傳·宣三年》可以亢寵。  又强也,蔽也。 《左傳·昭元年》鄭太叔曰:吉不能亢身,焉能亢宗。  又無所𤰞屈曰亢。 《唐書·崔信明傳》信明蹇亢,以門望自負。  又督亢,龍亢,俱地名。  又姓。明亢思謙,臨汾人,由翰林官至布政。  又敵也。 《揚雄·趙充國贊》營平守節,屢奏封章。料敵制勝,威謀靡亢。  又同庚。亢倉子。 《莊子》作庚桑子。 《唐韻》苦浪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浪切,𠀤音伉。 《說文》扞也。 《儀禮·旣夕》抗木橫三縮二。 《註》抗,禦也,所以禦止土者。  又《廣韻》舉也。 《禮·文王世子》周公抗世子法於伯禽。 《註》舉以世子之法,使與成王居而學之。  又《樂記》歌者上如抗,下如墜。 《疏》歌聲上響,感動人意,如似抗舉也。  又以手舉物也。 《淮南子·說山訓》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趨。  又振也,蔽也。  又《增韻》抵也,敵也。 《前漢·貨殖傳》子貢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  又《揚子·方言》縣也。山之東西曰抗,燕趙之郊縣物於臺之上謂之佻。  又《集韻》居郞切,音岡。與掆同。亦舉也。 《詩·小雅》大侯旣抗。 《箋》舉鵠而棲之於侯也。 《毛傳》苦浪反。 《朱傳》居郞反。  又《唐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𠀤音杭。義同。 《蔡邕·釋誨》九河盈溢,非一𠙽所防。帶甲百萬,非一勇所抗。 《說文》抗或从木。 《徐鉉曰》今俗作胡郞切。別見木部。亢字作亠下凡。

『极』

《唐韻》其輒切《集韻》極葉切,𠀤音笈。 《說文》驢上負也。 《篇海》爲木版跨驢背以負物者。  又《廣韻》巨業切,音跲。极插也。 《唐韻》渠力切《集韻》《韻會》竭憶切《正韻》竭戟切,𠀤禁入聲。 《說文》棟也。 《徐曰》極者屋脊之棟,今人謂高及甚爲極,義出於此。  又天地未分以前曰太極。 《易·繫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註》無稱之稱,不可得而名也。  又皇極,大中也。 《書·洪範》皇建其有極。 《疏》人君爲民之主,大自立其有中之道。  又北辰曰北極,老人星曰南極。 《書·舜典·正義》引《王蕃·渾天說》曰: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南極入地三十六度,而嵩高正當天之中極。  又三極,三才也。 《易·繫辭》三極之道。 《疏》謂天、地、人三才,至極之道也。  又《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西至于邠國,南至于濮鈆,北至于祝栗,謂之四極。  又五極,五常之中正也。 《書·呂𠛬》屬于五極,咸中有慶。  又六極,窮極惡事也。 《書·洪範》威用六極: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  又四方上下,亦謂之六極。 《莊子·天運篇》天有六極。  又八極。 《韻會》四極,方隅之極也。 《淮南子·本經訓》紀綱八極,經緯六合。  又至也。 《詩·周頌》立我烝民,莫非爾極。  又取止也。 《詩·大雅》匪疚匪棘,王國來極。  又盡也。 《易·繫辭》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  又放也。 《儀禮·大射儀》贊設決,朱極三。 《註》極,放也。以朱韋爲之,所以韜指利放弦也。  又《爾雅·釋天》月在癸曰極。  又國名。 《春秋·隱二年》無駭帥師入極。  又疲也。 《世說》顧和謁王導,導小極對之疲睡。  又《正韻》訖逆切,音戟。與亟同。 《荀子·箴賦》反覆甚極。  又《集韻》訖力切,音棘。殊也。  又《唐韻》渠綺切,音技。 《淮南子·精神訓》賤之而弗憎,貴之而弗喜,隨其天資,而安之不極。  又《廣韻》渠記切,音曁。 《楚辭·天問》厥萌在初,何所意焉。璜臺十成,何所極焉。

『之』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悔』

《唐韻》荒內切《集韻》《韻會》呼內切《正韻》呼對切,𠀤音誨。 《說文》悔,恨也。 《玉篇》攺也,恨也。  又《廣韻》《正韻》呼罪切《集韻》虎猥切,𠀤音賄。悔吝也。 《正字通》凡言人有悔吝,此悔字讀上聲。凡言人能改悔,此悔字讀去聲。今人混讀者,非。  又叶許里切,音喜。 《詩·大雅》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旣受帝祉,施于孫子。  又叶火五切,音虎。 《陸機·凌霄賦》判烟雲之騰躍,半天步而無旅。詠凌霄之飄飄,永終焉而弗悔。  又叶許旣切,音戲。 《班固·奕旨》淨泊自守似道意,隱居放言遠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