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当矢石


   谓将帅亲临作战前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īn dāng shǐ shí
成语注音 ㄑ一ㄣ ㄉㄤ ㄕˇ ㄕˊ
成语简拼 qdss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親當矢石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将帅亲临作战前线。



成语示例


唐·白居易《赠阵亡军将等刺史札》:“王师问罪,至于淄青,尔等同执干戈,亲当矢石,忠而尽瘁,勇以亡身。”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北齐书·文宣帝纪》:“每临行阵,亲当矢石。”


成语典故

《北齐书.文宣帝纪》:“每临行阵,亲当矢石。” 当:遮阑,阻挡。矢:箭。亲自阻拦敌方飞来的箭和石头。形容不怕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精神。 《隋书.杨素传》:“公以棱威外讨,发愤于内,忘身殉义,亲当矢石。”唐.白居易《赠阵亡军将等刺史札》:“王师问罪,至于淄青,尔等同执干戈,亲当矢石,忠而尽瘁,勇以亡身。” 述宾 亲自阻挡敌人的箭和石头。意谓亲临前线,不怕牺牲。《北齐书·文宣帝纪》:“每临行阵,~。”△褒义。多用于描写身先士卒的将帅。→身先士卒。也作“亲受矢石”。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属。~人。~缘。双~(父母)。~眷。 婚姻:~事。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戚。~故。~邻。~朋。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 本身,自己的:~睹。~聆。~笔。 感情好,关系密切:~密。相~。~睦。~疏。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吻。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箭:流~。弓~。有的(dì)放~。~镞。 誓:~志不渝(发誓立志,永不改变)。 正直:~言(正直的言论)。 陈列:“公~鱼于棠”。 施布:“~其文德”。 古代投壶(一种娱乐活动)用的筹。 同“屎”,粪便。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指石刻:金~。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药~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姓。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矢』

《唐韻》《廣韻》式視切《集韻》《類篇》《韻會》矧視切,𠀤尸上聲。 《說文》弓弩矢也。从入,象鏑括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 《宋衷云》黃帝臣也。 《荀子·解蔽篇》浮游作矢。 《山海經》少皡生般,始爲弓矢。 《爾雅·釋詁》矢,弛也。 《疏》以弓釋弦曰弛。 《釋名》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 《揚子·方言》箭,自關而東謂之矢。 《易·繫辭》剡木爲矢。 《書·顧命》垂之竹矢。 《周禮·夏官》司弓矢,掌八矢之灋。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諸守城車戰。殺矢,鍭矢,用諸近射田獵。矰矢,茀矢,用諸弋射。恆矢,𤷒矢,用諸散射。 《史記·孔子世家》肅愼貢楛矢石砮,長尺有咫。  又嚆矢,響箭也。 《莊子·在宥篇》焉知曾史之不爲桀紂嚆史也。一作嗃矢。黃庭堅曰:安能爲人作嗃矢。 《註》射者必先以嗃矢定其遠近也。  又《爾雅·釋詁》𨻰也。 《虞書序》臯陶矢闕謨。 《春秋·隱五年》公矢魚于棠。 《詩·大雅》無矢我陵。 《傳》矢,𨻰也。 《箋》猶當也。 《正義》矢實𨻰義,欲言威武之盛,敵不敢當,以其當侵而𨻰,故言矢猶當也。  又《爾雅·釋言》誓也。 《書·盤庚》出矢言。 《詩·衞風》永矢勿諼。  又《博雅》正也。直也。 《易·解卦》得黃矢貞吉。 《詩·小雅》其直如矢。  又施也。 《詩·大雅》矢其文德。  又投壷之籌曰矢。 《禮·投壷》主人奉矢。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枉矢,類大流星,虵行而蒼黑,望之如有毛羽然。  又《釋名》齊魯謂光景爲枉矢,言其光行若射矢之所至也。  又鉗矢,蓬矢,諸羌州名。見《唐書·地理志》。  又《廣韻》屎本作矢。 《左傳·文十八年》埋之馬矢之中。 《史記·廉頗傳》一飯三遺矢。  又複姓。 《前漢·馬宮傳》本姓馬矢,宮仕學,稱馬氏云。 《集韻》或作𥬘。

『石』

《唐韻》《集韻》《正韻》常隻切《韻會》常亦切,𠀤音碩。 《增韻》山骨也。 《釋名》山體曰石。 《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小石。 《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 《春秋·說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  又樂器,八音之一。 《書·益稷》擊石拊石。 《註》石,磬也。  又樂聲不發揚亦曰石。 《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 《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又堅也。 《前漢·揚雄傳》石畫之臣。 《師古註》言堅固如石。亦作碩。  又星亦稱石。 《左傳·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  又量名。十斗曰石。 《前漢·食貨志》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石半,爲粟百五十石。  又官祿秩數稱石。 《師古曰》漢制,三公號稱萬石,以下遞減至百石。  又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爲石。 《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又水亦稱石。 《水經注》河水濁,淸澄一石水六斗泥。  又酒亦稱石。 《史記·滑稽傳》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又衡名。百二十斤爲石。 《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 《註》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 《禮·月令》仲春鈞衡石。 《前漢·律歷志》石者,大也,權之大者。  又州名。 《廣韻》秦伐趙取離石,周因邑以名州。  又姓。 《左傳》衞大夫石碏。  又複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  又叶常義切,音嗜。 《宋玉·高唐賦》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却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  又叶石若切,音杓。 《楚辭·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  又《招魂》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礫石些。  又叶七各切,音錯。 《郭璞·爾雅贊》鰒似蛤,有鱗無殻。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