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命令。行:执行;施行;禁:禁令;止:停止。有令必行;命令发布就马上行动;有禁必止;命令停止就立刻停止。形容法令通畅而严明。
《逸周书 文传》:“令行禁止,王始也。”
命令做的就立即执行,不准做的就马上停止。管子主张,君主治理国家,应该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凡法令和风俗习惯所及之处,无不如此。就好象身体各部分听从心的指挥一样,这是国家政治所应达到的理想的目标。 【出典】: 《管子·立政》:“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例句】: 《荀子·议兵》:“以守则固,以征则强,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 《韩非子·八经》:“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 并列 有命令就行动,有禁令就停止。形容法纪严明。语出《逸周书·文传》:“令行禁止,王始也。”张贤亮《小说中国》:“建国初期直到‘文革’,党和政府的上级对下级是具有绝对权威的,组织严密,~,没有一个下级部门敢于违抗上级命令。”△褒义。多用于军事、政治方面。→军令如山。也作“禁止令行”。
〔~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命~。法~。朝(zhāo)~夕改。 古代官名:县~。~尹。尚书~。 使,使得:~人兴奋。 时节:时~。节~。 美好,善:~名。~辰。~闻(好名声)。 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尊。~堂。~岳。~郎。~爱。 短的词调(diào ),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于词调、曲调名):小~。如梦~。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 步行的阵列。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 行业:同~。各~各业。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
走:~走。步~。旅~。~踪。~百里者半九十。~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装。~箧。~李。 流通,传递:~销。风~一时。 从事:进~。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商。~营。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径。品~。言~。操~。~成于思。 实际地做:~礼。~医。~文。 可以:不学习不~。 能干:你真~。 将要:~将毕业。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金”、“木”、“水”、“火”、“土”)。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 汉字字体的一种:~书。 姓。
受得住,耐久:~受。~得住。~不起。弱不~风。 忍耐,制止:不~笑起来。
不许,制止:~止。~绝。~书。~令。~赌。~欲。~锢。 法律或习惯上制止的事:犯~。违~品。 拘押:囚~。监~。~闭。 古代称帝王的地方:宫~。~苑。~卫。~军(古代指保卫京城或宫廷的军队)。 不能随便通行的地方:~地。~区。 避忌:~忌。
停住不动:~步。截~。 拦阻,使停住:~痛。禁~。 仅,只:~有此数。不~一回。 古同“趾”,脚;脚趾头。
《集韻》《正韻》𠀤力正切,零去聲。律也,法也,告戒也。 《書·囧命》發號施令,罔有不臧。 《禮·月令》命相布德和令。 《周禮·秋官》士師掌士之八成,四曰犯邦令,五月撟邦令。 又三令。 《前漢·宣帝紀》令有先後,有令甲,令乙,令丙。 又縣令。漢法,縣萬戸以上爲令,以下爲長。 又時令,月令,所以紀十二月之政。 又善也。 《詩·大雅》令聞令望。 《左傳·成十年》忠爲令德,非其人猶不可,况不令乎。 又姓。 又《集韻》郞丁切《正韻》離呈切,𠀤音零。厮役曰使令。 又丁令,地名。見《前漢·張湯傳》。或作丁零。 又令狐,亦地名。 又令狐,複姓。 又《詩·齊風》盧令令。 《註》盧,田犬。令令,犬頜下環聲。 又與鴒通。 《詩·小雅》脊令在原,兄弟急難,卽鶺鴒鳥。 又令適,甓也。與瓴甋同。 又《集韻》郞定切,音笭。令支,縣名。在遼西。 又《廣韻》力延切《集韻》陵延切,𠀤音連。亦縣名。 《前漢·地理志》金城郡有令居縣。 又《集韻》盧景切,音領。官署之長。 又叶呂張切,音良。 《韓愈·谿堂詩》凡公四封,旣富以强。謂公吾父,孰違公令。叶下邦。 《說文》載卩部。从亼从卩。發號也。 《徐曰》亼卽集字,人而爲之節制。會意。
『行』《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𠀤音蘅。 《說文》人之步趨也。 《類篇》从彳从亍。 《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 《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 《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又《增韻》路也。 《禮·月令》孟冬,其祀行。 《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又道也。 《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又五行。 《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𨻰其五行。 《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又行人,官名。 《廣韻》周有大行之官。 《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又語也。 《爾雅·釋詁》行,言也。 《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又歌行。 《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 《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又《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 《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又《廣韻》下孟切,胻去聲。 《玉篇》行,迹也。 《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 《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又姓。 《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𡨥扶風。 《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又《集韻》寒岡切,音杭。 《類篇》列也。 《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 《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 《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 《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𨻰。 又中行,複姓。 《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又太行,山名。 《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 《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又《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又輩行也。 《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又《韻會》行行,剛健貌。 《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又《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又《韻補》叶先韻。 《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又《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禁』《唐韻》《集韻》《韻會》𠀤居䕃切,今去聲。制也,勝也,戒也,謹也,止也。 《易·繫辭》禁民爲非曰義。 又天子所居曰禁。 《蔡邕曰》漢制,天子所居門閤有禁,非侍御之臣不得妄入,稱禁中。避元后父名,攺省中。 又承酒尊之器。 《禮·禮器》大夫士棜禁。 《疏》承尊者皆用禁,名之禁者,因爲酒戒也。 又樂名。 《周禮·春官·鞮鞻氏掌四夷之樂註》東方曰韎,南方曰任,西方曰侏離,北方曰禁。亦作僸。 又《說文》吉凶之忌。 又《小爾雅》禁,錄也。 又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吟切,音金。力所勝也,當也,刧持也。 《前漢·咸宣傳》猶弗能禁。 又同紟。紟,帶也。 《荀子·非十二子篇》其纓禁緩。
『止』《唐韻》《集韻》《韻會》𠀤諸市切,音芷。 《說文》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 《徐曰》初生根幹也。 又《廣韻》停也,足也。 《易·艮卦》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 《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又靜也。 《禮·玉藻》口容止。 《註》不妄動也。 《莊子·德充符》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衆止。 又已也,息也。 《論語》止吾止也。 《史記·酷吏傳》寇盜不爲衰止。 又居也。 《詩·大雅》乃慰乃止。 又《商頌》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又心之所安爲止。 《書·益稷》安汝止。 《孔傳》言當先安好惡所止。《正義》曰:止謂心之所止。《大學》云:爲人君止於仁,爲人臣止於敬,好惡所止,謂此類也。 又朱子曰:止者,必至於是而不遷之謂。 又留也。 《論語》止子路宿。 《孟子》可以止而止。 又行師營曰止,暫待曰次。 又凡戰而被獲曰止。 《左傳·隱十一年》公與鄭人戰於狐壤,止焉。 《杜註》內諱獲,故言止。 又《僖十五年》輅秦伯將止之。 又容止。 《詩·鄘風》人而無止。 《箋》止,容止。無止則無禮節也。 《孝經·聖治章》容止可觀。 又舉止。 《齊書·張欣泰傳》欣泰著鹿皮冠衲衣。世祖曰:將家兒何敢作此舉止。 又俗謂德行曰行止。 《外史檮杌》鄭奕敎子《文選》。其兄曰:莫學沈、謝嘲風弄月,汙人行止。 又樂器。 《爾雅·釋樂》所以鼓柷謂之止。 《註》止者,其椎名也。 《書·益稷》合止柷敔。 《鄭註》柷,狀如漆桶,中有椎,合之者,投椎於其中而撞之。 又鳥集亦曰止。 《詩·小雅》載飛載止。 又三止,三禮也。 《班固·幽通賦》嬴取威於百儀兮,姜本支乎三止。 《註》謂齊之先伯夷典三禮也。 又語辭。 《詩·周頌》百室盈止,婦子寧止。 又首止,衞地名。在陳留襄邑。 《春秋·僖五年》齊侯會王世子于首止。 又與趾同。 《儀禮·士昏禮》皆有枕北止。 《鄭註》止,足也。古文止作趾。 《山海經》韓流麟身,渠股豚止。 《郭註》止,足也。 《前漢·郊祀歌》獲白麟,爰五止。 《師古註》止,足也。時白麟足有五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