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廉明


   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ōng zhèng lián míng
成语注音 ㄍㄨㄥ ㄓㄥˋ ㄌ一ㄢˊ ㄇ一ㄥˊ
成语简拼 gzlm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公正亷明
成语英文 be honest and upright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反义词



成语示例


二则象大帅这样公正廉明,做属员的人,只要自己谨慎小心……还愁将来不得差缺吗?(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七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许奉恩《里乘》第六卷:“公正廉明,爱才如命。”


成语典故

形容掌权者公平正直,廉洁无私,赏罚分明。《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七回:“二则像大帅这样的公正廉明,做属员的人,只要自己谨慎小心……还愁将来不得差缺吗?”也作【公正严明】。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四章:“这样公正严明,执法如山,人民怎不信服?” 并列 形容掌权者公平正直,廉洁无私,赏罚分明。《官场现形记》37回:“二则像大帅这样~,做属员的人,只要自己谨慎小心……还愁将来不得差缺吗?”△褒义。用于描写清廉。→公正无私公正廉洁 大公无私 ?自私自利 徇私舞弊。也作“公正严明”。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 雄性的:~母。~畜。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 姓。

不偏斜,与“歪”相对:~午。~中(zhōng )。~襟危坐。 合于法则的:~当(dāng)。~派。~楷。~规。~大光明。~言厉色。拨乱反~。 合于道理的:~道。~确。~义。~气。 恰好:~好。~中(zhōng )下怀。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在开会。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面。~本。 纯,不杂:~色。~宗。~统。纯~。 改去偏差或错误:~骨。~误。~音。~本清源。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方形。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电。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数(shù)。 姓。

〔~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

堂屋的侧边:~隅(棱角,喻品行端方,有气节)。 不贪污:~洁。~正。~明。 便(pián )宜,价钱低:物美价~。 察考,访查:“且~问,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论之”。 姓。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 睿智:英~。贤~。~君。 视觉,眼力:失~。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 中国朝代名:~代。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公』

《唐韻》《正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𠀤音工。 《說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猶背也。厶音私。 《韓非曰》自營爲厶,背厶爲公。 《徐曰》會意。 《爾雅·釋言》無私也。 《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又《玉篇》方平也,正也,通也。  又《禮·禮運》大道之行,天下爲公。 《註》公猶共也。  又爵名,五等之首曰公。 《書·微子之命》庸建爾于上公。  又三公官名。 《韻會》周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漢末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爲三公。東漢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  又官所曰公。 《詩·召南》退食自公。  又父曰公。 《列子·黃帝篇》家公執席。 《前漢·郊祀志》天子爲天下父,故曰鉅公。  又婦謂舅曰公。 《前漢·賈誼策》與公倂倨。  又尊稱曰公。 《賈誼策》此六七公皆亡恙。  又相呼曰公。 《史記·毛遂傳》公等碌碌。  又事也。 《詩·召南》夙夜在公。 《註》夙夜在視濯垢饎爨之事。  又星名。 《隋書·天文志》七公七星,在招搖東,天之相也。  又姓。 《韻會》漢有公儉。  又諡法,立志及衆曰公。  又與功通。 《詩·小雅》以奏膚公。 《大雅》王公伊濯。  又《集韻》諸容切,音鐘。同妐。夫之兄爲兄妐。一曰關中呼夫之父曰妐。或省作公。通作鍾。  又《韻補》叶姑黃切,音光。 《東方朔·七諫》邪說飾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直士隱而避匿兮,讒諛登乎明堂。

『正』

《唐韻》《韻會》《正韻》𠀤之盛切,音政。 《說文》是也。从止一以止。 《註》守一以止也。 《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 《易·乾卦》剛健中正。 《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  又備也,足也。 《易·乾·文言》各正性命。 《書·君牙》咸以正罔缺。  又《爾雅·釋詁》正,長也。 《郭註》謂官長。 《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 《杜註》五正,五官之長。  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𤣥冥,土正曰后土。  又官名。 《禮·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 《鄭註》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  又朼載也。 《周禮·夏官》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體。 《註》正謂朼載之。朼,亦作匕。  又常也。朱子云:物以正爲常。  又正人,尋常之人也。 《書·洪範》凡厥正人。 《朱子·語錄》是平平底人。  又定也。 《周禮·天官》宰夫令羣吏,正歲會,正月要。 《註》正,猶定。  又決也。 《詩·大雅》維龜正之。  又治其罪亦曰正。 《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賊殺其親則正之。 《註》正之者,執而治其罪。《王霸記》曰:正,殺之也。  又直也。 《易·坤·文言》直其正也。 《爾雅·釋泉》濫泉正出。正出,直出也。  又平質也。 《論語》就有道而正焉。 《屈原·離騷》指九天以爲正。 《註》謂質正其是非也。  又以物爲憑曰正。 《儀禮·士昏禮》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 《註》有正者,以託戒使不忘。  又釐辨也。 《論語》必也正名乎。  又四月亦曰正月。 《詩·小雅》正月繁霜。 《箋》夏之四月,建巳之月。 《疏》謂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純陽之月。  又《杜預·左傳·昭十七年註》謂建巳正陽之月也。正,音政。  又預期也。 《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 《公羊傳·僖二十六年》師不正反,戰不正勝。  又三正。 《史記·歷書》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正若循環然。 《後漢·章帝紀》王者重三正,愼三微。 《註》三正,天地人之正。  又人臣之義有六正,謂聖臣、良臣、忠臣、智臣、貞臣、直臣也。見《說苑》。  又七正,日月五星也。 《書·舜典》作七政。 《史記·律書》作七正。  又八正,謂八節之氣,以應八方之風。 《史記·律書》律歷,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氣。  又《大品經說》八正,曰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王屮·頭陀寺𥓓文》憑五衍之軾,拯溺逝川。開八正之門,大庇交喪。  又先正,先賢也。 《書·說命》昔先正保衡。  又諡法。 《汲冢周書》內外賔服曰正。  又與政通。 《詩·小雅》今兹之正。 《禮·月令》仲春班馬正。皆與政同。  又朝覲曰朝正。 《左傳·文三年》昔諸侯朝正於王。 《杜註》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讀平聲。 《杜甫詩》不見朝正使。  又姓。 《廣韻》宋上卿正考父之後。漢有正錦,《後魏志》有正帛。  又複姓,漢有正令官。  又宗正,星名。 《甘氏星經》在帝座東南,主宗正卿大夫。  又《廣韻》之盈切。 《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𠀤音征。歲之首月也。 《春秋》春王正月。 《公羊·穀梁傳註》音征。或如字。今多讀征。  又室之向明處曰正。 《詩·小雅》噲噲其正。  又射侯中曰正。 《周禮·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儀,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 《詩·齊風》終日射侯,不出正兮。 《毛傳》二尺曰正。 《疏》正大於鵠,三分侯廣,而正居一焉,其內皆方二尺。  又《儀禮·大射儀鄭註》正者,正也。亦鳥名。齊魯之閒名題肩爲正。正,鳥之捷黠者,射之難中,以中爲雋,故射取名焉。  又與征通。 《周禮·夏官》諸子有兵甲之事,則授之車馬,以軍法治之,弗正。 《疏》正,音征。謂賦稅也。唐武后作𠙺。 《說文》古文正字,从一足。足者亦止也。註詳止部一畫。

『廉』

《唐韻》力兼切《集韻》《韻會》離鹽切《正韻》力鹽切,𠀤音匳。 《說文》仄也。 《儀禮·鄕飮酒禮》設席於堂廉東上。 《註》側邊曰廉。 《前漢·賈誼傳》廉遠地則堂高。 《註》廉,側隅也。  又《釋名》斂也,自檢斂也。  又《玉篇》淸也。 《廣韻》儉也。 《周禮·天官·小宰》以聽官府之六計,弊羣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 《註》旣斷以六事,又以廉爲本。 《疏》廉者,潔不濫濁也。  又《玉篇》棱也。 《書·臯陶謨》𥳑而廉。 《傳》性𥳑大而有廉隅。 《禮·儒行》砥礪廉隅。  又察也。 《後漢·魯恭傳》袁安使仁恕掾肥親往廉之。  又《通典》官制有廉訪使廉使。 《正字通》今稱臬司。  又嚴利也。 《禮·月令》其器廉以深。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紾而搏廉。 《註》廉,嚴利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北地郡有廉縣。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廉州本合州,武德四年曰越州,貞觀八年更名。  又姓。 《史記·廉頗傳》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又飛廉,漢宮名。 《前漢·武帝紀》作長安飛廉館。 《註》應劭曰:飛廉,神禽,能致風氣者也。晉灼曰:身似鹿,頭如爵,有角而蛇尾,文如豹文。

『明』

《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𠀤音鳴。 《說文》照也。 《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 《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  又《易·乾卦》大明終始。 《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  又《易·乾卦》天下文明。 《疏》有文章而光明。  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 《疏》照臨四方謂之明。  又《書·舜典》黜陟幽明。 《傳》升進其明者。  又《書·太甲》視遠惟明。 《疏》謂監察是非也。  又《洪範》視曰明。 《傳》必淸審。  又《詩·小雅》祀事孔明。 《箋》明,猶備也。  又《詩·大雅》明明在下。 《傳》明明,察也。 《爾雅·釋詁疏》明明,言甚明也。  又《禮·檀弓》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又《禮·禮運》故君者所明也。 《疏》明,猶尊也。  又《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 《疏》明者,辨說是非也。  又《韓非子·難三篇》知微之謂明。  又《廣韻》昭也,通也。  又星名。 《詩·小雅》東有啓明。 《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  又《小雅》明發不寐。 《疏》言天將明,光發動也。  又《正字通》凡厥明、質明,皆與昧爽義同。  又姓。 《姓氏急就篇》《明氏·山公集》有平原明普,晉荀晞從事明預。  又與盟同。 《詩·小雅》不可與明。 《箋》明,當爲盟。  又與孟同。 《周禮·夏官·職方氏註》望諸明都也。 《釋文》明都,《禹貢》作孟豬。今依《書》讀。  又《前漢·地理志》廣漢郡葭明。 《註》師古曰:明音萌。  又《韻補》叶謨郞切。 《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楚辭·九歌》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撫余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旣明。  又叶彌延切。 《道藏歌》觀見學仙客,蹊路放炎烟。陽光不復朗,隂精不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