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笑颜开


   颜:脸色;开:舒展;开朗。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ǐ xiào yán kāi
成语注音 ㄒ一ˇ ㄒ一ㄠˋ 一ㄢˊ ㄎㄞ
成语简拼 xxyk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喜笑顔開
成语英文 smile happily
成语俄文 сиять от рáдости(сиять улыбкой)
成语日文 喜(よろこ)びで顔(かお)がほころぶ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颜:脸色;开:舒展;开朗。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




成语示例


(1)社员看着金黄色的麦田喜笑颜开,庆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2)全市人民喜笑颜开地在人民公园欢庆“五一”国际劳动节。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又行了两日,方到常山,径入府中,拜谒颜太守。故人相见,喜笑颜开。”


成语典故

颜:脸色。开:舒展。心里高兴,满面笑容。《醒世恒言》卷三○:“故人相见,喜笑颜开,遂留于衙署中安歇。”《杨家将》四六回:“锦姑问曰:‘贤妹有何事,喜笑颜开?’”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七:“正在无法摆脱的时候,却一下子晴了天,今天全家都喜笑颜开。” 连动 形容心中喜悦而笑容满面。《醒世恒言》卷30:“又行了两日,方到常山,径入府中,~。”△褒义。多用于描写心中愉快。→笑逐颜开 眉开眼笑 笑容可掬 ?愁眉苦脸 愁眉不展 “喜笑颜开”或 “笑逐颜开”表示高兴或欢欣的意思,这大概是人所共知的。“笑开颜”中 “开颜”等语亦是此义。毛主席 《长征》“三军过后尽开颜”诗句中的 “开颜”,便是高兴、欢欣鼓舞之意。 问题是: “颜”是什么? 它又何以谓之 “开”? 《说文·页部》: “颜,眉之閒 ( 间) 也。”原来, “颜”的本义是指两眉之间的地方,道家所说的 “上丹田”部位,相书所指的“中正印堂”之处。 《说文》段注: “凡羞愧喜忧必形于颜,谓之颜色。”意思是说,一个人不管是羞愧还是高兴、忧愁,一定会表现在“颜”上,所以叫做 “颜色”。人在欢笑时,颜间的肌肉 ( 颜) 就会舒展开来,这便是 “笑逐颜开”、 “喜笑颜开”或 “开颜”。至此,我们便清楚地知道: “颜”指人的眉间部位,“开”即舒展之意。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高兴,快乐:欢~。~悦。~讯。~剧。~气。~色。~幸。~乐(lè ㄌㄜˋ)。~洋洋。欢天~地。欣~若狂。 可庆贺的,特指关于结婚的:~事。~酒。~糖。~蛋。~联。~幛。~雨。~报。~庆。贺~。报~。 妇女怀孕:害~。她有~了。 爱好:~爱。~好(好)。~欢。好(hào ㄏㄠˋ)大~功(热衷于做大事,立大功,现常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 适于:~光植物。海带~荤。 姓。

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容。~颜。~眯眯。谈~风生。 讥嘲:~柄。~话。~谈。贻~大方。嘲~。见~。耻~。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分割:对~。三十二~本。 通,使通:~导。~窍。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扩大、发展:~扩。~拓。 发动或操纵:~动。~车。 起始:~始。~宗明义。 设置、建立:~创。~国。~设。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支付:~销。~支。 沸腾,滚:~水。 举行:~运动会。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喜』

《唐韻》虛里切《集韻》《韻會》許已切《正韻》許里切,𠀤音蟢。 《爾雅·釋詁》喜,樂也。 《玉篇》悅也。 《書·益稷》股肱喜哉。 《易·否卦》先否後喜。  又聞喜,縣名。  又姓。 《正字通》元順帝時喜同,明正統中喜寧。  又《集韻》虛其切,音僖。末喜,有施氏女名。 《晉語》夏桀伐有施氏,有施人以妹喜女焉。  又《楚辭·天問》簡狄在臺嚳何宜,𤣥鳥致貽女何喜。 《註》喜叶音羲。  又《集韻》許記切,與憙同。好也。 《詩·小雅》彤弓弨兮,受言載之。我有嘉賓,中心喜之。 《註》載叶子利反,喜讀去聲。 《前漢·廣陵王傳》何用爲樂心所喜,出入無悰爲樂亟。 《註》韋昭曰:喜,許吏反。亟,丘吏反。  又《集韻》《類篇》𠀤昌志切,音熾。與饎同。詳食部饎字註。

『笑』

《廣韻》私妙切《集韻》《韻會》仙妙切《正韻》蘇弔切,𠀤音肖。 《廣韻》欣也,喜也。 《增韻》喜而解顏啓齒也。  又嗤也,哂也。 《易·萃卦》一握爲笑。 《詩·邶風》顧我則笑。 《毛傳》侮之也。 《禮·曲禮》父母有疾,笑不至矧。 《註》齒本曰矧,大笑則見。 《左傳·哀二十年》吳王曰:溺人必笑。 《論語》夫子莞爾而笑。 《註》小笑貌。  又獸名。 《廣東新語》人熊,一名山笑。  又《韻補》思邀切。 《詩·大雅》勿以爲笑,叶上囂、下蕘。 《淮南子·汜論訓》不殺黃口,不獲二毛,于古爲義,于今爲笑。 《古逸詩·趙童謠》趙爲號,秦爲笑。以爲不信,視地上生毛。  又入宥韻,音秀。 《江總詩》玉臉含啼還自笑,若使琴心一曲奏。 或作咲。 《前漢·揚雄傳》樵夫咲之。 亦省作关。 《前漢·薛宣傳》一关相樂。 《集韻》笑古作咲。註詳竹部四畫。或省作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