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
宋·文天祥《高沙道中》诗:“四肢与百骸,屈曲如杯锩。”
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宋 文天祥《高沙道中》诗:“四肢与百骸,屈曲如杯棬。”夏丐尊《风格的研究》:“大气中充满着温暖,使人卸去了夹衣,只穿着单衫,四肢百骸都感到轻松舒适的快感。”亦作“四体百骸”、“四肢百体”。《绿野仙踪》第七三回:“胎一成,则四体百骸气随欲至,如珠滚荷盘,如烟含柳缕,无不可到之处也。”老舍《赵子曰》第九:“赵子曰四肢百体一齐往外涨,差一些没把大袄,幸亏是新买的,撑开了绽。” 并列 泛指人体各部分,借指全身。宋·文天祥《高沙道中》:“四肢与百骸,屈曲如杯棬。”夏丐尊《风格的研究》:“大气中充满着温暖,使人卸去了夹衣,只穿着单衫,~都感到轻松舒适的快感。”△用于身体方面。→浑身上下。也作“四体百骸”、“四肢百体”。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人的手、脚、胳膊、腿的统称,亦指某些动物的四条腿:四~(指两手两脚)。~体。前~。后~。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步穿杨。~儿八十。~分比。 喻很多:~草。~货。~姓(人民)。~般。~炼成钢。~无聊赖。~废俱兴(xīng )。
骨头:~骨。尸~。 身体:病~。残~。
《唐韻》《集韻》𠀤息利切,音泗。 《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 又《玉篇》隂數次三也。 《正韻》倍二爲四。 《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又姓。 《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 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𥨥易,非四之本義也。 又《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
『肢』《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𠀤音支。 《廣韻》𨈛躰。 《集韻》體四胑也。或作𨈪𨈛,通作支。 《管子·君臣篇》四肢不通,六道不達。 又腰肢。 《庾肩吾詩》非關能結束,本自細腰肢。 又《五音集韻》矢利切,屍去聲。佒也。
『百』《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博陌切,音伯。 《說文》十十也。从一白。數十十爲一百。百,白也。十百爲一貫。貫,章也。 《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 《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又眾多也。 《易·繫辭》百官以治。 《書·堯典》平章百姓。 《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 又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 又百鷯。鳥名。見《大戴禮》。 又百足,蟲名。 《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 又百合,草名。 《譚子化書》山蚯化爲百合。 又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 又國名。 《北史·百濟傳》百濟國,馬韓之屬,在遼東之東。 又姓。百豐,列子弟子。 又複姓。 《風俗通》秦百里奚之後,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 又《韻會》《正韻》𠀤莫白切,音陌。勵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曲踴三百。 《註》言每跳皆勉力爲之。 又唐謂行杖人曰五百。 《後漢·曹節傳註》五百字,本爲伍佰。伍,當也。佰,道也。使之導引,當道陌中,以驅除也。 《續志》五百赤幘絳褠,卽今行鞭杖者,亦作伍佰。 又叶伯各切,音博。 《前漢·季布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 《易林》營城洛邑,周公所作。世建三十,歷年八百。 又叶畢吉切,音必。 《歐陽修·潭園詩》一華聊一醉,盡醉猶須百。而我病不㱃,對花空嘆息。 《集韻》首本字。 又姓。 又《集韻》百,古作𦣻。註詳白部一畫。
『骸』《唐韻》戸皆切《集韻》《韻會》《正韻》雄皆切,𠀤音諧。 《說文》脛骨也。 《博雅》骨也。 《左傳·宣十五年》析骸以爨。 《莊子·逍遙遊》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 又《德充符》直寓六骸。 《釋文》手足首身也。 又《集韻》柯開切,音該。與胲同。 《類篇》足大指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