娉婷袅娜


   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pīng tíng niǎo nà
成语注音 ㄆ一ㄥ ㄊ一ㄥˊ ㄋ一ㄠˇ ㄋㄚˋ
成语简拼 ptnn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娉婷裊娜
成语英文 slim and supple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只这冷土荒堆树半棵,便是娉婷袅娜,落来的好巢窝。清·洪昇《长生殿·冥追》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徐复祚《红梨记·豪宴》:“我府中歌童舞女虽多,端没有这妮子娉婷袅娜。”


成语典故

形容女子姿态柔美。明 徐复祚《红梨记.豪宴》:“我府中歌童舞女虽多,端没有这妮子娉婷袅娜。”亦借指美人。清 洪昇《长生殿.冥追》:“只这冷土荒堆树半棵,便是娉婷袅娜,落来的好巢窝。” 并列 形容女子姿态柔美。也表示美女。语出明·徐复祚《红梨记·豪宴》:“我府中歌童舞女虽多,端没有这妮子娉婷袅娜。”清·洪昇《长生殿·冥追》:“只这冷土荒堆树半棵,便是~,落来的好巢窝。”※娜,不读作nà。△褒义。多用于写人的体态。→婀娜多姿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婷〕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形容人或花木美好。 〔娉~〕见“娉”。

柔弱,缭绕:“不声如动吹,无风自~枝”。~娜(nuó )。~~(a.形容烟气缭绕上腾的样子,如“炊烟~~”;b.形容细长柔美;c.形容随风摆动的样子,如“垂柳~~”;d.形容微风吹拂;e.形容声音绵延不绝,如“余音~~”)。

女子人名用字及译音字。

〔婀~〕见“婀”。 〔袅~〕见“袅”。 〔~~〕轻柔的样子。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娉』

《唐韻》《集韻》𠀤匹正切,同聘。 《說文》娉,問也。聘,訪也。雖女耳分部,義通。  又《正韻》彼耕切,音浜。娉婷,美貌。

『婷』

《集韻》同娗。娉婷,美好貌。 《杜甫詩》不嫁惜娉婷。 《𨻰無已詩》當年不嫁惜娉婷,傳粉施朱學後生。不惜捲簾通一顧,怕君著眼未分明。

『娜』

《唐韻》奴可切《集韻》乃可切,𠀤那上聲。妸娜,美貌。亦作嬝娜。 《李白詩》花腰呈嬝娜。  又舒遲貌。亦作阿那。  又柔而長也。 《杜甫詩》連笮動嫋娜。 《註》笮以竹索爲橋渡水。亦作裊那,義同。  又《集韻》囊何切,音那。女字。  又叶奴古切,音弩。 《韓愈·元和聖德詩》天兵四羅,旂常妸娜。駕龍十二,魚魚雅雅。雅,叶音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