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灾乐祸


   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幸:高兴;乐:欢喜。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ìng zāi lè huò
成语注音 ㄒ一ㄥˋ ㄗㄞ ㄌㄜˋ ㄏㄨㄛˋ
成语正音 “乐”,不能读作“yuè”。
成语简拼 xzlh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幸災樂禍
成语英文 laugh at other's troubles
成语法文 se réjouir des malheurs d'autrui
成语俄文 злорадствовать(радоваться чужому горю)
成语日文 他人(たにん)の不幸(ふこう)を喜(よろこ)ぶ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幸:高兴;乐:欢喜。




成语示例


对于同学的缺点和错误,我们不应采取幸灾乐祸的态度。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北朝 颜之推《颜氏家训 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


成语典故

形容心怀恶意,视他人危难为快乐。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灾荒,秦国贷粮给了晋国。过了一年,秦国也闹灾荒,要求向晋国买粮食,晋惠公却不答应。晋大夫庆郑劝道,背弃秦国对我们以往的恩惠,秦国就不会再亲近我们!以邻国遭灾为可庆幸,非仁爱之道;贪爱货利而不施于人,则祸殃将至;因此而触怒邻国,不合道义。上述四种德行都失去了,怎么能保住晋国。可是晋惠公却听信大夫虢射意见,坚不允许,从而导致了次年秦晋韩原之战,不但晋军败北,连晋惠公本人也成了秦国俘虏。 【出典】: 《左传·僖公十四年》:“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弗听。” 【例句】: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 并列 在别人发生灾祸时,不但不同情,反而感到高兴。《左传·僖公十四年》:“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又《左传·庄公二十年》:“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柳青《创业史》:“姚士杰脸带讽刺地笑着,~的样子。”△贬义。多用于描写人品差。→ 同行必妒 亲痛仇快 ?同病相怜 兔死虎悲 悲天悯人。也作“乐祸幸灾”。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运。侥~。~存。~免。~未成灾。 福气:~福。荣~。 高兴:庆~。欣~。~甚。 希望:~勿推却。~来告语之。 宠爱:宠~。得~。 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巡~。 姓。

水、火、荒旱等所造成的祸害:水~。火~。~难(nàn )。~害。~患。 个人的不幸遭遇:招~惹祸。幸~乐祸。破财消~。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笑:这事太可~了。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姓。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灾殃,苦难:~殃。~害。~患。~根。~端。~首。~事。战~。惹~。~从口出。~起萧墙(“萧墙”是照壁,意思是祸事发生在家里,喻内部发生祸乱)。 危害,使受灾殃:~国殃民。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幸』

《唐韻》胡耿切《集韻》《韻會》《正韻》下耿切,𠀤音倖。 《說文》本作𡴘。吉而免凶也。 《前漢·高帝紀》願大王以幸天下。 《註》晉灼曰:臣民被其德,以爲徼倖也。師古曰:幸者,可慶倖也。故福善之事皆稱爲幸。  又《小爾雅》非分而得曰幸。 《增韻》非所當得而得,與不可免而免曰幸。 《論語》罔之生也,幸而免。 《中庸》小人行險以徼幸。 《晉語》德不純,而福祿𠀤至,謂之幸。 《荀子·富國篇》朝無幸位,民無幸生。  又冀也。 《禮·檀弓》幸而至於旦。 《註》幸,覬也。  又《玉篇》幸天子所至也。 《蔡邕·獨斷》天子車駕所至,見令長三老官屬,親臨軒作樂,賜以食帛,民爵有級,或賜田租,故謂之幸。  又《玉篇》幸,御所親愛也。 《前漢·佞幸傳》但以 媚貴幸。  又姓。 《萬姓統譜》望出鴈門,晉有幸靈。唐有幸南容,貞元中進士。宋有幸元龍,嘉泰初進士。  又《韻補》古叶散。 《易林》疾貧望幸,使伯行販。 《韻會》或作𠂷。 《篇海》或作𢆎。𠂷字原作夭下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