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爱护。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幼:爱护。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年纪小,初出生的:~儿。~虫。~苗。~年。 小孩儿:~教(jiào )。~师。扶老携~。 对儿童爱护:“~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我的:~身。~国。~辈。 姓。
古同“御”,抵御。
年纪小,初出生的:~儿。~虫。~苗。~年。 小孩儿:~教(jiào )。~师。扶老携~。 对儿童爱护:“~吾幼,以及人之幼。”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古同“已”,已经。 太,甚:不~急乎? 及,连及:富~其邻。
从后头跟上:来得~。赶不~。 达到:~格。~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过犹不~。 趁着,乘:~时。~早。~锋而试。 连词,和,跟:阳光、空气~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年纪小,初出生的:~儿。~虫。~苗。~年。 小孩儿:~教(jiào )。~师。扶老携~。 对儿童爱护:“~吾幼,以及人之幼。”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伊謬切,憂去聲。 《爾雅·釋言》幼,穉也。 《釋名》幼,少也。言生日少也。 《禮·曲禮》人生十年曰幼學。 《疏》幼者,自始生至十九時。故檀弓云:幼名者,三月爲名稱幼。冠禮云:棄爾幼志,是十九以前爲幼。喪服傳云:子幼。鄭康成云:十五以下。今云:十年曰幼學,是十歲而就業也。 又慈幼也。 《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註》幼,猶愛也。 又王莽錢名。 《前漢·食貨志》徑八分,重五銖曰幼錢,直二十。 又《集韻》乙六切,音郁。義同。 又《集韻》一笑切,音要。幼𦕈,精微也。 《前漢·元帝紀贊》窮極幼𦕈。 《註》幼,讀曰要。 《司馬相如·長門賦》聲幼妙而復揚。 又與拗通。 《集韻》袎或作幼。
『吾』《唐韻》五乎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𠀤音梧。 《說文》我自稱也。 《爾雅·釋詁》吾,我也。 《左傳·桓六年》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 《楚辭·九章註》朱子曰:此篇多以余吾𠀤稱,詳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 又《廣韻》御也。執金吾,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 《註》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 又《後漢·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吾猶禦也。 《註》應劭曰:執金革,以禦非常。 又《集韻》棒名。 《古今注》金吾,車輻棒也。漢官執金吾,吾,止也,執金革禦非常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按顏應二說,及古今注凡三義,各不相同,今𠀤存之。 又昆吾,國名。 《詩·商頌》昆吾夏桀。 《箋》已姓。 又地名。 《前漢·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 《註》晉灼曰:昆吾,地名,有亭。 又鍾吾,國名。漢爲司吾縣。 《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子燭庸奔鍾吾。 《前漢·地理志》東海郡司吾縣。 又番吾,番音蒲,卽漢蒲吾縣。 《史記·蘇秦傳》秦甲渡河踰漳,據番吾。 《註》徐廣曰:常山有蒲吾縣。正義曰:疑古番吾公邑也。 又余吾,蠡吾,朱吾,已吾,皆縣名。 《前漢·地理志》上黨郡余吾縣,涿郡蠡吾縣,日南郡朱吾縣。 《後漢·郡國志》𨻰留郡已吾縣。 又伊吾,地名。 《後漢·西域傳》伊吾,舊膏腴之地。 又余吾,水名。 《前漢·匈奴傳》北橋余吾。 《註》師古曰:於余吾水上作橋。 又《正字通》伊吾,除哦聲,亦作咿唔。 又姓。 《廣韻》漢有廣陵令吾扈。 又複姓。五氏,徐吾以鄕爲氏。鍾吾,昆吾以國爲氏。由吾,由余之後。 又古有肩吾子,隱者。 又《正字通》借爲支吾。與枝梧通。 又《集韻》《類篇》𠀤牛居切,音魚。 《晉語》暇豫之吾吾。 《註》吾讀如魚,吾吾,不敢自親之貌。 又山名。 《史記·河渠書》功無已時兮吾山平。 《註》徐廣曰:東郡東阿有魚山,或者是乎。 又《廣韻》五加切《集韻》牛加切,𠀤音牙。允吾,縣名。 《前漢·地理志》金城郡允吾縣。 《註》應劭曰:允吾,音鈆牙。 又《讀書通》童通作吾。 《管子·海王篇》吾子食鹽二升少半。 《註》吾子,謂小男小女也。 《正字通》古本管子作童。
『幼』《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伊謬切,憂去聲。 《爾雅·釋言》幼,穉也。 《釋名》幼,少也。言生日少也。 《禮·曲禮》人生十年曰幼學。 《疏》幼者,自始生至十九時。故檀弓云:幼名者,三月爲名稱幼。冠禮云:棄爾幼志,是十九以前爲幼。喪服傳云:子幼。鄭康成云:十五以下。今云:十年曰幼學,是十歲而就業也。 又慈幼也。 《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註》幼,猶愛也。 又王莽錢名。 《前漢·食貨志》徑八分,重五銖曰幼錢,直二十。 又《集韻》乙六切,音郁。義同。 又《集韻》一笑切,音要。幼𦕈,精微也。 《前漢·元帝紀贊》窮極幼𦕈。 《註》幼,讀曰要。 《司馬相如·長門賦》聲幼妙而復揚。 又與拗通。 《集韻》袎或作幼。
『以』《韻會》《正韻》𠀤養里切,怡上聲。爲也。 《論語》視其所以。 又因也。 《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 《註》以魯故也。 《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又用也。 《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 《易·師卦》能以衆正。 又《詩·周頌》侯彊侯以。 《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又同已。 《孟子》無以,則王乎。 又古以與聲相通。 《禮·燕禮》君曰:以我安。 《註》猶與也。 《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 《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註》韓文與多作以。 又《集韻》與似同。 《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及』《唐韻》其立切《集韻》《韻會》極入切《正韻》忌立切,𠀤琴入聲。 《說文》逮也。从又从人。 《徐曰》及,捕人也。會意。 《廣韻》至也。 又《韻會》旁及,覃被也。 《詩·大雅》覃及鬼方。 《周頌》燕及皇天。 又《增韻》連累也。 《左傳·隱六年》長惡不悛,從自及也。 又兼與之辭。 《左傳·宣七年》與謀曰及。 又《後漢·黨錮傳》張儉等八人爲八及,言能導人追宗也。 又《韻補》叶極業切。 《詩·大雅》征夫捷捷,每懷靡及。
『人』《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仁。 《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 《書·呂𠛬》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 《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 《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 《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 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 《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之』《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幼』《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伊謬切,憂去聲。 《爾雅·釋言》幼,穉也。 《釋名》幼,少也。言生日少也。 《禮·曲禮》人生十年曰幼學。 《疏》幼者,自始生至十九時。故檀弓云:幼名者,三月爲名稱幼。冠禮云:棄爾幼志,是十九以前爲幼。喪服傳云:子幼。鄭康成云:十五以下。今云:十年曰幼學,是十歲而就業也。 又慈幼也。 《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註》幼,猶愛也。 又王莽錢名。 《前漢·食貨志》徑八分,重五銖曰幼錢,直二十。 又《集韻》乙六切,音郁。義同。 又《集韻》一笑切,音要。幼𦕈,精微也。 《前漢·元帝紀贊》窮極幼𦕈。 《註》幼,讀曰要。 《司馬相如·長門賦》聲幼妙而復揚。 又與拗通。 《集韻》袎或作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