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可笑


   头脑简单,让人发笑。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òu zhì kě xiào
成语注音 一ㄡˋ ㄓˋ ㄎㄜˇ ㄒ一ㄠˋ
成语简拼 yzkx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幼穉可笑
成语结构  补充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头脑简单,让人发笑。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我们队伍中曾经发生过的反对准备的意见是幼稚可笑的。”


成语典故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我们队伍中曾经发生过的反对准备的意见是幼稚可笑的。”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年纪小,初出生的:~儿。~虫。~苗。~年。 小孩儿:~教(jiào )。~师。扶老携~。 对儿童爱护:“~吾幼,以及人之幼。”

幼小:幼~。~气。~子。~嫩。~弱。~拙。

允许:许~。认~。宁~。 能够:~见。~能。~以。不~思议。 值得,认为:~怜。~悲。~亲。~观。~贵。~歌~泣。 适合:~身。~口。~体。 尽,满:~劲儿干。 大约:年~二十。“潭中鱼~百许头”。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 表示强调:他~好了。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谁见过呢?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同意? 姓。

〔~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

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容。~颜。~眯眯。谈~风生。 讥嘲:~柄。~话。~谈。贻~大方。嘲~。见~。耻~。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幼』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伊謬切,憂去聲。 《爾雅·釋言》幼,穉也。 《釋名》幼,少也。言生日少也。 《禮·曲禮》人生十年曰幼學。 《疏》幼者,自始生至十九時。故檀弓云:幼名者,三月爲名稱幼。冠禮云:棄爾幼志,是十九以前爲幼。喪服傳云:子幼。鄭康成云:十五以下。今云:十年曰幼學,是十歲而就業也。  又慈幼也。 《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註》幼,猶愛也。  又王莽錢名。 《前漢·食貨志》徑八分,重五銖曰幼錢,直二十。  又《集韻》乙六切,音郁。義同。  又《集韻》一笑切,音要。幼𦕈,精微也。 《前漢·元帝紀贊》窮極幼𦕈。 《註》幼,讀曰要。 《司馬相如·長門賦》聲幼妙而復揚。  又與拗通。 《集韻》袎或作幼。

『稚』

《廣韻》直利切,音治。幼稚,亦小也,晚也。同稺。 《穀梁傳·僖十年》驪姬有二子,長曰奚齊,稚曰卓子。  又姓。 《史記·商本紀贊》契爲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稚氏。

『可』

《唐韻》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𠀤音坷。 《說文》肯也。 《廣韻》許可也。 《韻會》可者,否之對。 《書·堯典》囂訟可乎。 《文中子·事君篇》達人哉山濤也,多可而少怪。  又僅可,未足之辭。 《論語》子曰:可也𥳑。  又《禮·內則》擇于諸母與可者。 《註》諸母,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  又所也。 《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 《註》體猶生也,可猶所也。不有所遺,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  又姓。 《正字通》唐諫議大夫可中正,宋紹興進士可懋。  又《字彙補》苦格切,音克。 《魏書·吐谷渾傳》可汗,此非復人事。 《唐書·突厥傳》可汗猶單于也,妻曰可敦。  又叶孔五切,音苦。 《韓愈·元和聖德詩》負鄙爲難,縱則不可。出師征之,其衆十旅。  又叶口箇切,軻去聲。 《魏文帝·寡婦賦》伏枕兮不寐,逮平明兮起坐。愁百端兮猥來,心鬱鬱兮無可。  又《集韻》歌古作可。註詳欠部十畫。  又讀作何。 《石鼓文》其魚隹可。 《風雅廣逸註》隹可讀作惟何,古省文也。 《唐韻》《集韻》《韻會》𠀤居月切,音蕨。 《說文》發石也。从厂,欮聲。 《玉篇》短也。 《爾雅·釋言》其也。 《周禮·地官·鄕大夫之職》厥明。 《註》其也。  又《前漢·諸侯王表》漢諸侯王厥角稽首。 《註》應劭曰:厥者,頓也。角者,頟角也。  又姓。 《韻會》京兆人,漢賜衡山王妾厥氏。  又《韻會》九勿切,音𠜾。突厥世居金山,工於鐵作,金山狀如兜鍪。俗呼兜鍪爲突厥,因爲國號。 《唐韻》古俄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何切,𠀤音柯。 《說文》詠也。 《徐曰》長引其聲以詠也。 《釋名》人聲曰歌。歌者,柯也。以聲吟詠上下,如草木有柯葉也。 《揚子·方言》兗冀言歌,聲如柯。 《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 《正義曰》直言不足以申意,故令歌詠其詩之義以長其言。 《禮·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 《又》歌之爲言也,長言之也。言之不足,故長言之。  又曲合樂也。 《詩·魏風》我歌且謠。 《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 《疏》正義曰:謠旣徒歌,則歌不徒矣,故曰曲合樂曰歌。歌謠對文如此,散則歌爲總名,未必合樂也。  又《韓詩·章句》有章曲曰歌,無曰謠。  又《古樂府註》齊歌曰謳,吳歌曰歈,楚歌曰豔。奏樂曰登歌,曰升歌。  又鐘名。 《左傳·襄十一年》鄭人賂晉侯歌鐘二肆,晉侯以樂之半賜魏絳。  又山名。 《廣輿記》歌山,在廣西平樂府富川縣。  又朝歌,地名,紂所都也。漢爲縣,屬河內郡。見《前漢·地理志》。  又叶古賀切,音過。 《左貴𡣕·晉元后誄》內敷隂敎,外毗陽化。綢繆庶政,密勿夙夜。恩從風翔,澤隨雨播。中外禔福,遐邇詠歌。說見《顏氏·刊謬正俗》。  又叶居之切,音姬。 《屈原·遠遊》張樂咸池奏承雲兮,二女御九韶,歌,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  又叶斤於切,音居。 《柳宗元·饒娥𥓓辭》鄱民哀號,或以頌歌。齊女色憂,傷槐罷誅。 《說文》或作謌。 《集韻》或作𡃭。

『笑』

《廣韻》私妙切《集韻》《韻會》仙妙切《正韻》蘇弔切,𠀤音肖。 《廣韻》欣也,喜也。 《增韻》喜而解顏啓齒也。  又嗤也,哂也。 《易·萃卦》一握爲笑。 《詩·邶風》顧我則笑。 《毛傳》侮之也。 《禮·曲禮》父母有疾,笑不至矧。 《註》齒本曰矧,大笑則見。 《左傳·哀二十年》吳王曰:溺人必笑。 《論語》夫子莞爾而笑。 《註》小笑貌。  又獸名。 《廣東新語》人熊,一名山笑。  又《韻補》思邀切。 《詩·大雅》勿以爲笑,叶上囂、下蕘。 《淮南子·汜論訓》不殺黃口,不獲二毛,于古爲義,于今爲笑。 《古逸詩·趙童謠》趙爲號,秦爲笑。以爲不信,視地上生毛。  又入宥韻,音秀。 《江總詩》玉臉含啼還自笑,若使琴心一曲奏。 或作咲。 《前漢·揚雄傳》樵夫咲之。 亦省作关。 《前漢·薛宣傳》一关相樂。 《集韻》笑古作咲。註詳竹部四畫。或省作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