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小而高度山。不同的青苔长在同一座山上。比喻朋友志同道合。
岑:小而高度山。不同的青苔长在同一座山上。比喻朋友志同道合。
晋·郭璞《赠温峤》诗:“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余臭味,异苔同岑。”
岑:小而高的山。不同的青苔长在同一座山上。比喻朋友志同道合。晋.郭璞《赠温峤》诗:“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尔臭味,异苔同岑。”清.施闰章《寄祭魏叔子文》:“异苔同岑,孰西孰东。良会不数,音书岁通。炙鸡絮酒,薄将我衷。” 并列 岑,小而高的山。不同种类的青苔生长在同一座山上。比喻朋友志同道合。晋·郭璞《赠温峤》:“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余臭味,~。”△褒义。用于描写朋友间的情谊。→志同道合 意气相投
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青~。~藓。~原。
〔舌~〕舌头上面的垢腻,由衰死的上皮细胞和黏液等形成,观察它的颜色可以帮助论断病症。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 和,跟:~流合污。 姓。
〔胡~〕见“胡”。
小而高的山。 崖岸。 〔~寂〕寂静,寂寞。 〔~~〕形容烦闷。 姓。
《廣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之切,𠀤音怡。 《廣韻》已也。 《書·堯典》异哉,試可乃已。 《傳》异,已也,退也。言餘人盡巳,惟鯀可試,無成乃退。 《正義》异聲近巳,巳訓止,是停住之意,故爲退也。 又《集韻》發歎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𠀤怡去聲。 《說文》舉也。 又《廣韻》退也。 又與異通。 《列子·楊朱篇》何以异哉。 《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𠀤移去聲。 《說文》分也,从廾从𢌿。𢌿予也。 《博雅》異分也。 《史記·商君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又不同也。 《書·旅獒》王乃昭德之,致于異姓之邦。 《禮·儒行》同弗與異弗非也。 《疏》謂彼人與己之疏異,所爲是善,則不非毀之也。 又怪也。 《釋名》異者,異於常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據有異焉。 《註》異猶怪也。 《史記·屈賈傳》化爲異物兮,又何足患。 又奇也。 《周禮·地官·質人》掌成市之貨賄,人民,牛馬,兵器,珍異。 《註》珍異,四時食物。 《史記·仲尼弟子傳》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 又違也。 又姓。唐異牟尋歸唐,冊封南詔王,今白水蠻有此姓。 又異,翹草名。 《爾雅·釋草》連異翹。 又無名異藥名,主治金創折傷。 又《韻補》叶延知切,音怡。 《詩·邶風》洵美且異。叶下貽。 又叶弋質切,音逸。 《詩·小雅》亦祇以異。 《朱註》逸織反。 《無名氏樂德歌》所見奇異,叶甘美酒食。
『苔』《唐韻》徒哀切《韻會》《正韻》堂來切,𠀤音臺。蘚也。 《淮南子註》靑苔,水垢也。 《陸龜蒙·苔賦》高有瓦苔,𤰞有澤葵,散岩竇者曰石髮,補空田者曰垣衣,在屋曰昔邪,在水曰陟釐。 《述異記》苔,又名重錢,呼爲宣蘚,南人呼爲姤草。 《集韻》亦作菭。
『岑』《廣韻》鋤針切《集韻》《韻會》《正韻》鉏簪切,𠀤音涔。 《說文》山小而高。 《謝靈運·登臨海嶠詩》明登天姥岑。 《張衡·南都賦》幽谷嶜岑。 《註》嶜岑,峻極貌。 又國名。 《正字通》周文王封異母弟燿之子渠爲岑子,今梁國有岑亭。 又姓。望出南陽。 《風俗通》古岑子國之後。後漢有岑彭,明岑義。 又《集韻》牛錦切,吟上聲。崖岸也。 《莊子·徐無鬼》未始離於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