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以为戒


   引来作为教训;警戒自己。常指用自己或别人过去的失败和错误来警戒自己;避免重犯。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ǐn yǐ wéi jiè
成语注音 一ㄣˇ 一ˇ ㄨㄟˊ ㄐ一ㄝˋ
成语正音 “为”,不能读作“wèi”。
成语简拼 yywj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引以為戒
成语英文 take warning from sth.
成语法文 tirer la lecon de qch.
成语俄文 извлекать урок(служить предостережением)
成语日文 (それをもって)戒(いまし)めにする
成语结构  复杂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引来作为教训;警戒自己。常指用自己或别人过去的失败和错误来警戒自己;避免重犯。



反义词



成语示例


所以近七八年来,历任巡抚者引以为戒,不敢委他事情。(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钱大昕《士驾斋新录》:“为古之士,当引以为戒。”


成语典故

戒:警戒。以过去的教训作为警戒,避免重犯。《官场现形记》一八回:“无奈他太无能耐,不是办的不好,就是闹了乱子回来。所以近来七八年,历任巡抚都引以为戒,不敢委他事情。”刘绍棠《村妇》二:“我的前车之鉴,你应引以为戒。” 述宾 戒,警戒。用来作为警戒。蔡敦祺《林则徐》(上):“日前我查验番船不严,林大人虽不责怪,但我当得~。”△用于告诫,以免蹈覆辙。→前车之鉴前车可鉴 殷鉴不远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重蹈覆辙 一误再误。 也作“引为鉴戒”、“引以为诫”。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 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 退却:~退。~避。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古同“已”,已经。 太,甚:不~急乎? 及,连及:富~其邻。

防备:~心。~备。~严。~骄~躁。 革除不良嗜好:~除。~烟。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刀。~尺。斋~。 准备:~途。~装。 古同“界”,界限。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引』

《唐韻》余忍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忍切,𠀤音蚓。 《說文》開弓也。 《徐鉉曰》象引弓之形。 《周禮·冬官考工記》維體防之,引之中參。  又《廣雅》演也。 《易·繫辭》引而伸之。  又《爾雅·釋詁》長也。 《釋訓》子子孫孫引無極也。 《書·梓材》引養引恬。  又相牽曰引。 《禮·檀弓》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 《註》牽引進之,同于己子。 《史記·秦始皇紀》諸生轉相告引。  又《集韻》導也。 《史記·韓長孺傳》奉引墮車,蹇。 《註》爲天子導引而墮車,跛。  又卻也。 《禮·玉藻》侍坐,則必退席。不退,則必引而去君之黨。 《註》引,卻也。  又相薦達曰引。 《史記·魏其侯傳》兩人相爲引重。 《註》相薦達爲聲勢。 《後漢·張皓王龔傳論》顯登者以貴塗易引。  又服氣法曰道引。 《莊子·刻意篇》道引之士,養形之人。 《史記·留侯世家》道引不食穀。  又治疾法有撟引。 《史記·扁鵲傳》鑱石撟引。 《註》謂爲按摩之法,夭撟引身,如熊顧鳥伸也。  又十丈爲引。 《前漢·律歷志》其法用竹爲引,高一分,廣六分,長十丈。引者,信也。 《註》信讀曰伸,言其長。  又《廣韻》《正韻》羊晉切《集韻》《韻會》羊進切,𠀤蚓去聲。 《集韻》牽牛綍也。 《禮·檀弓》弔於葬者,必執引。 《疏》引,柩車索也。  又《集韻》一曰曲引。 《蔡邕·琴操》有思歸引。  又引古作𢪉。

『以』

《韻會》《正韻》𠀤養里切,怡上聲。爲也。 《論語》視其所以。  又因也。 《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 《註》以魯故也。 《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又用也。 《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 《易·師卦》能以衆正。  又《詩·周頌》侯彊侯以。 《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又同已。 《孟子》無以,則王乎。  又古以與聲相通。 《禮·燕禮》君曰:以我安。 《註》猶與也。 《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 《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註》韓文與多作以。  又《集韻》與似同。 《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戒』

《唐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𠀤音介。 《說文》警也。 《書·大禹謨》警戒無虞。  又諭也。 《書·大禹謨》戒之用休。  又告也。 《儀禮·士冠禮》主人戒賔。 《註》告也。 《聘禮》戒上介亦如之。 《註》猶命也。  又《廣韻》愼也,具也。  又備也。 《易·萃卦》戒不虞。 《註》備不虞也。  又《易·繫辭》聖人以此齊戒。 《註》洗心曰齊,防患曰戒。 《朱子·本義》湛然純一之謂齊,肅然警惕之謂戒。  又守也。 《周禮·夏官·掌固》夜三鼜以號戒。 《註》謂擊鼓行夜戒守也。  又《司馬法》鼓夜半三通,號爲晨戒。  又通作誡。 《易·繫辭》小懲而大誡。 《前漢·賈誼傳》前車覆,後車誡。  又與界同。 《史記·天官書》星茀於河戒。  又《唐書·天文志》江河爲南北兩戒。  又《韻補》叶居吏切,音記。 《六韜》將不常戒,則三軍失其備。  又叶紀力切,音亟。 《詩·小雅》豈不日戒,玁狁孔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