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洋洋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é yì yáng yáng
成语注音 ㄉㄜˊ 一ˋ 一ㄤˊ 一ㄤˊ
成语简拼 dyy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be all cock-a-hoop(to be exultant,triumphant; like the cat that swallowed the cream)
成语法文 exalté
成语俄文 с самодовóльным видом
成语组合  ABCC
成语结构  补充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成语示例


单道台得意洋洋的答道:“忙虽忙,然而并不觉得其苦。”(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成语典故

形容非常称心如意、自满自足的样子。《官场现形记》第五七回: “有些同寅见了面,都恭维他 ‘能者多劳’,单道台得意洋洋的答道: ‘忙虽忙,然而并不觉得其苦。所谓 “成竹在胸” ,凡事有了把握,依着条理办去,总没有办不好的。’ ” 参见:○扬扬拥盖 述补 形容称心如意而高兴、兴奋的神情。语本《史记·管晏列传》:“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曲波《林海雪原》:“老道~地鼻孔里发出了哼哼的奸笑,他在笑自己那得意的妙算。”△用于形容人的神情。→沾沾自喜自鸣得意 得意忘形 洋洋自得 轩轩甚得得意扬扬 踌躇满志。?垂头丧气 灰心丧气 失意惝悦。也作“洋洋得意”。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力。~济。心~。 适合:~劲。~当(dàng )。~法。~体。 满意:~意。扬扬自~。 完成,实现:饭~了。~逞。~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 口语词(a.表禁止,如“~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就这么办”)。

必须,须要:可~注意。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了。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拿~起来。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快。香~很。

心思:~思。~见。~义。~味。~念。~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同~。~在笔先。~在言外。 心愿,愿望:~愿。愿~。~向。~图。~皆。好~。“醉翁之~不在酒”。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春~。诗~。惬~。情~。~境。 料想,猜想:~料。~想。~外。

比海更大的水域:海~。 广大,众多,丰盛:~溢。~~。 指外国的,外国来的:~人。~货。~为中用。 指现代化的(区别于“土”):土~结合。 银元:大~。~钱。

比海更大的水域:海~。 广大,众多,丰盛:~溢。~~。 指外国的,外国来的:~人。~货。~为中用。 指现代化的(区别于“土”):土~结合。 银元:大~。~钱。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得』

《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𠀤音德。 《說文》行有所得也。 《玉篇》獲也。 《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又賦受亦曰得。 《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 《禮·曲禮》臨財毋苟得。 《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 《孟子》求則得之。  又貪也。 《論語》戒之在得。  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 《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又叶都木切,音篤。 《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 《集韻》或作㝶。

『意』

《唐韻》《集韻》《韻會》於記切《正韻》於戲切,𠀤音䔬。志之發也。 《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爲情所意念謂之意。 《禮運》非意之也。 《註》意,心所無慮也。 《疏》謂於無形之處,用心思慮也。無慮,卽慮無也。  又與抑通。 《徐鍇曰》見之於外曰意。意,猶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 《大戴禮》武王問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歟。意猶抑。 《論語》抑與之歟。 《漢石經》作意,抑猶意,古通用也。  又《轉注古音》於宜切,音醫。 《前漢·韓信傳》意嗚猝嗟。  又叶乙力切,音億。 《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羣臣頌功,請刻於石,表垂乎常式。  又與臆通。 《賈誼·服賦》請對以意。 《史記》作臆。 《師古曰》叶韻音億。 《魏校曰》从心从音。意不可見而象,因言以會意也。

『洋』

《唐韻》似羊切《集韻》徐羊切,𠀤音詳。水名。 《說文》水出齊臨朐高山,東北入鉅定。  又《玉篇》水出昆侖山北。 《山海經》昆侖之丘,洋水出焉。  又藉水,卽洋水也。出上邽縣西北。 《山海經》邽山,濛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  又蜀水名。 《水經》漢水東會洋水。  又州名。 《廣韻》本漢成固縣,秦爲漢中郡,魏置洋州。  又《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𠀤音陽。 《爾雅·釋詁》洋,多也。 《詩·魯頌》萬舞洋洋。  又廣也。 《詩·大雅》牧野洋洋。 《中庸》洋溢乎中國。  又瀾也。 《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歎。  又海名。 《徐兢使高麗錄》洋中有白水洋,其源出靺鞨,故作白色。黃水洋卽沙尾也,其水渾濁且淺。  又洋洋,水盛貌。 《詩·衞風》河水洋洋。  又與徉同。 《史記·吳王濞傳》方徉天下。 《註》方徉猶翺翔也。  又與養同。 《爾雅·釋訓》洋洋,思也。 《疏》詩邶風中心養養。洋養音義同。

『洋』

《唐韻》似羊切《集韻》徐羊切,𠀤音詳。水名。 《說文》水出齊臨朐高山,東北入鉅定。  又《玉篇》水出昆侖山北。 《山海經》昆侖之丘,洋水出焉。  又藉水,卽洋水也。出上邽縣西北。 《山海經》邽山,濛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  又蜀水名。 《水經》漢水東會洋水。  又州名。 《廣韻》本漢成固縣,秦爲漢中郡,魏置洋州。  又《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𠀤音陽。 《爾雅·釋詁》洋,多也。 《詩·魯頌》萬舞洋洋。  又廣也。 《詩·大雅》牧野洋洋。 《中庸》洋溢乎中國。  又瀾也。 《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歎。  又海名。 《徐兢使高麗錄》洋中有白水洋,其源出靺鞨,故作白色。黃水洋卽沙尾也,其水渾濁且淺。  又洋洋,水盛貌。 《詩·衞風》河水洋洋。  又與徉同。 《史記·吳王濞傳》方徉天下。 《註》方徉猶翺翔也。  又與養同。 《爾雅·釋訓》洋洋,思也。 《疏》詩邶風中心養養。洋養音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