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规蹈矩


   指遵守规矩;一点也不敢轻举妄动。也形容拘泥保守;不敢有任何变动。循:遵守;蹈:踩;矩:方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ún guī dǎo jǔ
成语注音 ㄒㄨㄣˊ ㄍㄨㄟ ㄉㄠˇ ㄐㄨˇ
成语正音 “矩”,不能读作“jù”。
成语简拼 xgdj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循規蹈榘
成语英文 stick to convention
成语法文 se conforer aux règlements(respecter les us et coutumes)
成语俄文 следовать устоявшимся норам
成语日文 決(き)まりどおりにやる,折(お)り目(め)正しく事(こと)をする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成语典故

循:遵循。规:圆规。蹈:履行。矩:角尺。规和矩分别为定圆、方的标准工具,借指礼仪、法度。谓谨遵礼法,不越分寸。宋.朱熹《答方宾王》:“程子谓循涂守辙,不知涂、辙为何也,张子所谓成法,不知何者为成法,未有以见其所指之实也。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明.无名氏《霞笺记.洒银起衅》:“吾辈朋友李玉郎,一向在先生面前何等循规蹈矩。”鲁迅《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那时候,人们,尤其是青年,就都循规蹈矩,既不嚣张,也不浮动,一心向着‘正路’前进了。”亦作“循规矩蹈”。宋.苏轼《拟进士御试策》:“苟无知人之明,则循规矩蹈,绳墨以求寡过。”亦作“蹈矩循规”。明.沈受先《三元记.格天》:“积善成仁,蹈矩循规太古民。”亦作“蹈规循矩”。明.徐霖《绣襦记.伪儒乐聘》:“空劳读数行书。蹈规循矩没是非。”亦作“应规蹈矩”。《隋书.音乐志中》:“齐之以礼,相趋帝庭,应规蹈矩,玉色金声。” 并列 循、蹈,遵循;规,圆规;矩,角尺;规矩,指规则,准则。遵守礼法,不越规矩。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云尔。”《儿女英雄传》1回:“老爷又是位~,听天任命,不肯苟且的人。”△常用于遵纪守法。→安分守己 规行矩步墨守成规 安分守己 安常守分 ?胡作非为 无法无天 不守故常 肆无忌惮。也作“循规矩蹈”、“循蹈规矩”、“蹈矩循彟”、“蹈矩循规”、“蹈矩践墨”、“蹈规循矩”、“应规蹈矩”。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遵守,依照沿袭:遵~。因~。~环。~规蹈矩。 古同“巡”,巡行。

画圆等的仪器:圆~。两脚~。 法则,章程,标准:~则。法~。常~。清~戒律。 格局,范围:~模。 相劝:~尽力。~谏。~正(a.规劝,匡正;b.整齐;c.规矩)。~勉。 谋划:~划。~约。

践踏,踩:~袭(走别人走过的老路,沿用前人旧例)。~节(信守节操)。~海(跳到海里自杀)。赴汤~火。循规~矩。 跳动:舞~。手舞足~。

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尺(曲尺)。~形(长方形)。力~(物理学上指使物体转动的力乘以到转轴的距离)。规~。 法则,规则:循规蹈~。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循』

《唐韻》詳遵切《集韻》《韻會》松倫切。 《正韻》詳倫切,𠀤音旬。 《爾雅·釋詁》自也,率循也。 《說文》行順也。 《禮·射義》卿大夫以循法爲節。 《史記·循吏傳》奉職循理,亦可以爲治,何必威嚴哉。 《前漢·賈誼傳》此業壹定,世世常安,而後有所持循矣。 《註》執持而順行之。  又《增韻》依也。 《左傳·昭七年》循牆而走。 《二十三年》循山而南。 《註》依山南行也。  又《廣韻》善也。  又《玉篇》循次序也。 《論語》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又《韻會》循環,謂旋繞往來。 《史記·高帝紀》三王之道,若循環終而復始。  又巡也。 《前漢·宣帝紀》遣使者循行郡國,問民所疾苦。  又《正韻》循,摩也。 《前漢·李陵傳》數數自循其刀環。 《註》循,謂摩循也。  又撫循,慰安也。 《前漢·蕭何傳》拊循勉百姓。 《趙充國傳》拊循和輯。  又《廣雅》述也。 《前漢·馮立傳》立爲西河上郡太守,居職公廉,與其兄野王相似。吏民歌之曰:大馮君,小馮君,兄弟繼踵相因循。  又無所作爲曰因循。 《韓愈·酬裴功曹詩》多才自勞苦,無用秖因循。  又《集韻》船倫切,音脣。蹲循,逡巡也。

『蹈』

《唐韻》徒到切《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𠀤音導。 《說文》踐也。 《博雅》履也。 《釋名》道也。以足踐之,如道路也。 《禮·樂記》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左傳·哀二十一年》使我高蹈。 《註》高蹈,猶遠行也。  又與悼同。 《詩·小雅》上帝甚蹈。 《傳》動也。 《箋》蹈讀曰悼。 《釋文》蹈,鄭作悼。病也。

『矩』

《廣韻》俱雨切《集韻》《韻會》果羽切,𠀤音踽。正方之則也。 《爾雅·釋詁》常也。 《疏》度方有常也。 《玉篇》圓曰規,方曰矩。 《禮·經解》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圓。 《前漢·律歷志》矩者,所以矩方器械,令不失其形也。 《管子·輕重已篇》心生規,規生矩,矩生方。  又《爾雅·釋詁》法也。 《論語》不踰矩。 《前漢·敘傳》濞之受吳,疆土踰矩。 《註》矩,法制也。  又《增韻》儀也,廉隅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輸人》凡斬轂之道,必矩其隂陽。 《註》矩,謂刻識之也。  又《揚子·太𤣥經》天道成規,地道成矩,規動周營,矩靜安物。 《陸倕石闕銘》製模下矩。 《註》地也。  又《周𩩙算經》智出於句,句出於矩。 《註》矩,謂之表,表不移亦爲句,爲句將正,故曰句出於矩焉。  又規矩,戎名。 《汲冢周書》規矩以麟者,獸也。  又通作萭。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輪,可規可萭。  又通作句。 《莊子·田子方》履句屨者知地形。 《說文》本作巨,从工,象手持之形。重文作榘,从木矢。矢者,其中正也。 《六書正譌》巨从工,中象方形,亦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