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恍惚惚


   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uǎng huǎng hū hū
成语注音 ㄏㄨㄤˇ ㄏㄨㄤˇ ㄏㄨ ㄏㄨ
成语简拼 hhhh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怳怳惚惚
成语英文 trance(dimly; faintly)
成语组合  AABB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



反义词



成语示例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0章:“她恍恍惚惚来到村前的公路边,把儿子放在地上,泪水汹涌地从两只皱纹包围的眼睛里淌出来。”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赵蕤《反经·知人》:“有如敢断而不能断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


成语典故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恍恍惚惚,不觉弃了卷册,又随了警幻来至后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忽然:~然大悟。 仿佛:~如隔世。~惚。

忽然:~然大悟。 仿佛:~如隔世。~惚。

〔恍~〕见“恍”。

〔恍~〕见“恍”。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恍』

《集韻》《韻會》𠀤虎晃切。與慌怳𠀤同。 《老子·道德經》惚兮恍兮。  又《廣韻》古黃切《集韻》姑黃切,𠀤音光。武也。本作僙。通作光。

『恍』

《集韻》《韻會》𠀤虎晃切。與慌怳𠀤同。 《老子·道德經》惚兮恍兮。  又《廣韻》古黃切《集韻》姑黃切,𠀤音光。武也。本作僙。通作光。

『惚』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骨切,音忽。怳惚,微妙不測貌。  又心志𢠳惘也。 《老子·道德經》惟恍惟惚。  又通作曶。 《揚子·法言》神心惚怳。 《傳》作曶怳。 亦通作芴。 《莊子·至樂篇》芒乎芴乎。 《註》與惚同。  又通作忽。 《史記·司馬相如傳》芒芒恍忽。 《漢書·音義》慌忽,眼亂似有無也。  又叶盧屈切《枚乗·七發》恍兮惚兮,聊兮慄兮,混汨汨兮。汨mì,莫筆切。

『惚』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骨切,音忽。怳惚,微妙不測貌。  又心志𢠳惘也。 《老子·道德經》惟恍惟惚。  又通作曶。 《揚子·法言》神心惚怳。 《傳》作曶怳。 亦通作芴。 《莊子·至樂篇》芒乎芴乎。 《註》與惚同。  又通作忽。 《史記·司馬相如傳》芒芒恍忽。 《漢書·音義》慌忽,眼亂似有無也。  又叶盧屈切《枚乗·七發》恍兮惚兮,聊兮慄兮,混汨汨兮。汨mì,莫筆切。